遠古時,不列顛島曾附著在歐洲大陸的邊緣上,並不是被海洋包圍的島嶼。『可*樂*言*情*首*發(www.klxsw.com)』島上的泰晤士河,那時也屬於歐洲大陸上的萊茵河水係,兩河水脈相通,本為一體。
後來,地殼變遷,海水上漲,不列顛才與大陸分離,自成一島。
在不列顛島上,地形特點是西高東低、北高南低。西部及北部高地丘陵起伏,適宜放牧牲畜;東部和南部地勢平緩,河湖縱橫,適宜農耕。根據這種地形特征,人們將不列顛劃分為三個地區:北部高地稱作蘇格蘭,西部山區稱為威爾士,中部和南部稱為英格蘭。所謂“英倫三島”,即由此而來。
不列顛地處歐洲之東的大洋中,位置偏僻,其文明發展的進程比地中海沿岸地區略顯遲緩。但不列顛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相距不遠,最近處隻有幾十海裏。因此,雖有英吉利海峽橫隔其間,兩地依然有著密切的聯係。富庶的英格蘭不斷地吸引歐洲大陸上的居民遷入定居。
盎格魯撒克遜人自從公元五世紀移居不列顛後,就以各自部落為核心,漸次形成了七個小國:威塞克斯、蘇塞克斯、埃塞克斯、肯特、麥西亞、東盎格裏亞、諾森伯裏亞。七個小國在創建之初,力量相對平衡,互相對峙,誰也吃不了誰。在以後的幾百年間,這些盎格魯撒克遜人雖都作為不列顛島的征服者,但他們自己一直在互相傾軋,攻伐不已。直到公元827年時,威塞克斯國王埃格伯特終於統一了英格蘭。
埃格伯特統一之後,盎格魯撒克遜人在英格蘭的統治延續了二百年。1066年1月5日,英格蘭開國之王埃格伯特王位的末代傳人愛德華去世了。由於愛德華身後無嗣,王位出現了懸空,一些凱覦者不免躍躍欲試了。
那時,爭奪王位的人有三個。他們分別是英國威塞克斯伯爵哈羅德、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挪威國王哈羅德。其中的兩個哈羅德素不相識,隻是同名而已。他們三個人都想登上英格蘭國王的寶座。
這三人之中唯有威塞克斯伯爵哈羅德植根於英格蘭,土生土長,基礎雄厚。
哈羅德能有今天,全賴其祖上的功勞。哈羅德的家族世代是豪門貴族,他的祖父曾經是威塞克斯國王手下的一名親兵,跟隨國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伯爵。國王不虧待部下,每立一次戰功便敕封一塊領地,如此積累下來,伯爵就奠定了家族的基業。到哈羅德的父親戈德溫時,家族勢力極度膨脹。英格蘭人有不知國王的,卻沒有不知戈德溫的。這是那時的一種特殊曆史環境為戈德溫的崛起提供了機會。
十一世紀初年,整個不列顛島被丹麥人征服,盎格魯撒克遜人要向來犯者稱臣納貢。丹麥國王克努特見英格蘭地方極好,便大規模地入侵,並定居下來,還效仿查理大帝,建立起一個囊括英格蘭、丹麥、挪威在內的北方帝國,克努特成了帝國的第一任皇帝。
外邦人侵入並在英格蘭建國,明智的舉動就是任用本地人,於是戈德溫便成了最好的人選。他是盎格魯撒克遜人,並以侍奉入侵者為榮,在克努特麵前奴顏媚骨,阿諛奉承,使盡了手段。時間不長,戈德溫就贏得了克努特的寵信。克努特為了獎勵戈德溫,也希望其他大臣效仿他,就封他為威塞克斯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