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言*情*首*發(www.klxsw.com)』近代開端後一直到19世紀中葉為止政治上的分裂與經濟上的落後是德意誌的兩大曆史特點
從11世紀以後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域逐漸縮小到1500年隻限於德意誌領土了而且15世紀以後當英、法諸國逐步形成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的時候神聖羅馬帝國仍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所謂神聖羅馬皇帝不過是徒有其名的國家元首帝國境內的封建諸侯各自為政他們的領地實際上等於獨立的王國以皇帝為代表的中央政府毫無實權不能幹預諸侯領地的內政皇帝是由選舉產生的終身職他是由幾個特定的選帝侯選出來的最初一共有八個選帝侯從1692年起又出現了第九個漢諾威選帝侯但是自從1273年以來哈布斯堡王朝的代表一成不變地被選為皇帝這是因為這個王朝在帝國境內領有奧地利這樣強大的領地當時德意誌時常遭到土耳其的侵略威脅奧地利的強大及其地理位置起了抵製土耳其侵略的前哨作用
這種政治上的分裂到16世紀進一步加深這是宗教戰爭所促成的在宗教改革的過程中帝國境內有許多天主教教會的土地被沒收了封建諸侯乘機搶到大塊教會土地並且使新成立的路德派教會服從自己的支配這便增大了他們的力量從而更加強了他們的獨立性
但是皇帝是不甘心自己所處的無權地位的他渴望加強帝國中央的權力而諸侯卻力求維持自己的獨立自主的地位於是便發生了皇帝與德意誌諸侯之間的鬥爭這個鬥爭演變為三十年戰爭
1618年捷克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的起義是三十年戰爭的導火線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為在捷克(波希米亞)恢複天主教指定斐迪南二世為捷克國王斐迪南二世下令禁止新教活動拆毀其教堂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民眾衝入王宮把幾個官吏從王宮窗口擲了出去史稱“擲出窗外事件”這一事件引發了三十年戰爭
三十年戰爭從1618年至1648年曆時30年共分為四個階段:
1捷克普法爾茨時期(16181624):“擲出窗外事件”發生後捷克擺脫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1619年捷克議會選舉普法爾茨選帝侯弗裏德裏希為國王162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二世(16191637在位)依靠德意誌天主教同盟軍入侵捷克為援助蒂利伯爵j·采爾克萊斯率領的天主教同盟軍西班牙出兵普法爾茨1620年底捷克和普法爾茨聯軍在白山為天主教同盟軍所敗弗裏德裏希逃亡荷蘭捷克重歸奧地利統治同期休戰12年的西班牙和荷蘭於1621年戰事再起
2丹麥階段(16251629):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勝利引起外國參戰丹麥得到英國和法國的資助於1625年在北德意誌新教諸侯支持下攻入帝國境內捷克貴族a.e.w.von瓦倫斯坦率雇傭軍協同蒂利伯爵打敗丹麥軍隊丹麥王國同皇帝於1629年5月簽訂《呂貝克和約》保證不再幹涉德意誌事務皇帝的勢力伸展到波羅的海
3瑞典階段(16301635):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天主教同盟勢力北進促使瑞典加速軍事行動與法國結成同盟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率軍於1630年7月進入波美拉尼亞同勃蘭登堡和薩克森選帝侯聯合在德意誌西部和南部接連取勝1632年蒂利伯爵在累赫河戰敗身亡呂岑會戰中瓦倫斯坦戰敗後被暗殺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也在會戰中陣亡1634年皇帝聯合西班牙打敗瑞典軍隊返回波羅的海沿岸薩克森和勃蘭登堡於1635年5月同皇帝締結《布拉格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