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埃及獨立(1 / 2)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帝國主義國家中尤其是英國對埃及的殖民掠奪和埃及本國的封建統治

已嚴重阻礙埃及社會經濟的發展

因此

埃及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不斷高漲

1945年

埃及各階層人民一致要求廢除1936年英埃同盟和英.隊撤離埃及

當年12月

在人民的壓力下

埃及政府被迫提出修改英埃同盟條約的要求

遭到英國政府的拒絕

埃及隨即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反對英帝國主義的群眾運動

1946年2月上旬

埃及各大、中學生組織學生聯合委員會

領導學生進行反英鬥爭

2月9日

開羅數千名學生前往阿比丁宮向國王請願

遊行隊伍到達阿拔斯大橋時

遭到反動軍警的鎮壓

數十名學生被軍警打死

200餘人受傷

釀成“阿拔斯大橋慘案”

阿拔斯大橋慘案發生後

各大城市紛紛舉行反對英軍暴行的示威遊行

在鬥爭中

工人和學生組織了工人學生聯合會

宣布2月21日為“英軍滾出埃及鬥爭日”

號召全國人民在這一天舉行總罷工、總罷市

他們呼籲:“讓我們高高舉起民族的旗幟

讓我們堅定地團結在一起

工人、學生、商人、公職人員和全國人民團結起來

洗幹淨奴役的恥辱 ”

2月21日

埃及爆發了全國反英總罷工

強烈要求驅逐英.隊

在開羅、亞曆山大和其他許多大城市

所有公共機關、商店、飯館、咖啡館都停止營業;工廠停工

學校停課 在開羅

英軍和封建統治當局故意尋釁

同遊行群眾挑起衝突

結果使開羅和亞曆山大兩地的遊行者造成大量傷亡

麵對統治階級的鎮壓

工人學生委員會號召全國人民再次舉行總罷工、總罷市

表示對英帝國主義暴行的抗議

對死難者表示哀悼

全國各階層、各黨派、各團體一致響應這個號召

示威和罷工.席卷全國

為了緩和埃及人民的反英情緒

英國政府決定同埃及王國西德基政府進行關於修改條約和撤軍問題的談判

1946年10月25日

會談結束

簽訂了《西德基

貝文議定書》草案

這一協定規定

在建立英、埃國防聯合委員會的條件下

英.隊在3年內撤走;承認英國有權在它認為埃及的安全受到威脅的任何時候可將自己的軍隊開入埃及;在埃及繼續保留英軍的基地

埃及政府這一出賣民族利益的行為

激起了全國人民新的抗議運動

首都開羅的局勢非常緊張

以至參加談判的埃及大多數代表發表聲明

拒絕簽訂草案

埃及議會被迫否決議定書

1947年12月9日

西德基被迫辭職

1948年5月

巴勒斯坦戰爭爆發

埃及在戰爭中失敗

.無能的政府和財政經濟的惡化

使埃及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化

1950年1月

主張廢除英埃條約的華夫脫黨的領導人納哈斯組織政府

重新與英國談判

但沒取得任何結果

同年11月16日

埃及政府向議會提出要求英軍立即從埃及撤出的聲明

英國外交大臣貝文頑固地表示英.隊要留在蘇伊士運河區

麵對英帝國主義的蠻橫態度

從1951年8月初開始

埃及人民在全國範圍內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與罷工

堅決要求英軍撤出埃及

在這種形勢下

埃及政府不得不在1951年10月10日

向埃及國會提出關於廢除1936年英埃同盟

10月15日

埃及議會正式宣布廢除這個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