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因無法改變政府頻繁更換的局麵和無力結束阿爾及利亞的戰爭
於50年代陷入困境
最後不得不給戴高樂以全權
請他創建新政體
並同意他將新憲法草案直接提交人民決斷
而無須事先提交議會批準
戴高樂的體製改革主要是通過製訂新憲法
第五共和國憲法來完成的
第五共和國憲法以戴高樂1946年6月16日在貝葉的著名講話精神為基本思想
在司法部長米歇爾·德勃雷領導下製訂
政府還專門設立了兩個委員會
即由憲法專家組成的技術性委員會和由部長組成的部際委員會
先由技術性委員會起草
7月下旬交部際委員會討論
8月上旬
憲法草案提交給新近成立的憲法谘詢委員會審議
隨後
最高行政法院也對草案進行了一次討論
9月3日
政府正式通過憲法草案
9月4日
戴高樂在巴黎共和廣場向全國公民提出了這個草案
9月28日
舉行公民投票
結果投讚成票的人占投票總數的79.25%
棄權人數極少
隻占15.1%
這是自1936年人民陣線議會選舉以來棄權人數最少的一次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這次政治體製重大改革的關切和支持
10月5日
新憲法正式公布
新憲法規定
議會由直接選出的國民議會和間接選出的參議院組成
第五共和國憲法的特點是擴大了總統的權力
總統不是議會成員
不由議會選舉產主
而由議會議員以及各行政區、海外領地和地方議會的代表組成的選舉團選出
任期七年 1962年
憲法經過修改後規定全民投票選舉總統
總統不僅是禮儀性的國家元首
而且是三軍統帥
擁有通常的行政職能
被授予廣泛的任命權
總統可以要求議會重讀提交給他簽署頒布的法令
在與總理和兩院議長磋商後
可以解散議會
憲法第16條賦予總統在緊急情況下行使自行決定的獨裁措施的權力
但在他行使非常權力的時候
不得解散國民議會
新憲法所建立的政權機構是一個混合體
一半是總統製
一半是議會製
它還保留著向議會負責的總理職位
規定日常工作由總理負責主持
但新憲法使權力重心從第四共和國時期的立法機關轉移到行政部門
而且在行政部門內部
最後定奪的權力在總統而不在總理
新憲法通過後
1958年11月舉行第五共和國的首次議會選舉
倉促組成的戴高樂派新黨
保衛新共和聯盟得票最多
獲得206個席位
比內領導的獨立黨占據第二位
其他政黨得到的席位隻占總數的1/4
社會黨得47席
.得10席
1948年12月21日
由國民議會議員、參議院議員、省參議員、市長和市參議員組成的選舉團選舉共和國總統
參加總統競選的除戴高樂外
還有.候選人喬治·馬拉內和非.的左翼候選人阿爾貝·夏特萊
戴高樂獲得了80000張選票中的62394票
以絕對多數擊敗對手
當選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首任總統
1959年1月8日
新總統前往愛麗舍宮就職
次日
新總統任命原司法部長、戴高樂派的重要成員德勃雷為第五共和國第一屆政府總理
至此
第五共和國新體製正式確立
戴高樂重新上台之際
法國財政瀕臨破產邊緣
1958年國家預算中的赤字至少達12000億法郎
外債超過30億美元
其中半數要求在一年之內償還
戴高樂政府為解決財政危機采取許多臨時性措施:大量發行公債
緊縮行政機構的辦公費用和推遲增加公職人員的薪金
降低小麥價格
降低多種商品的零售價
提高商業稅
並對公司企業和奢侈品征收500多億法郎的附加稅
提高汽油售價
減少或暫停支付許多建築和裝配工程已經核定的用款
這些措施減緩了由通貨膨脹引起的物價上漲
限製了國內消費
並使對外貿易狀況出現好轉的勢頭
為更有效地解決財政問題
戴高樂在1958年9月30日成立了以著名財政經濟專家雅克·呂夫為首的財政委員會
12月8日
該委員會向戴高樂提交了一份係統的改革計劃
計劃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的中心內容是有效地製止通貨膨脹
緊縮開支 增加收入
暫時壓縮國內消費
增加儲蓄
並使生產轉向出口方向
為此
計劃中提出了一套嚴格的措施
如公營部門的薪金一律限於增加4%
從1959年起停止支付非殘廢的退伍軍人的補助金
並對公司企業和高額收入增加稅收
對酒、酒精、煙草增加附加稅
為了使新增加的負擔盡量不影響收入微薄的人
政府給予最低保證工資4%的資助金
家庭津貼在6個月內提高30%
老年人退休金增加5200法郎
計劃的第二部分是關於貨幣方麵的一係列決定
其目標是把法郎重新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上
使法國的產品價格在世界市場的爭奪中具有競爭能力
計劃建議法郎貶值17.5%
實行一種具有穩定不變的價值的新法郎
每一新法郎等於100舊法郎
計劃的第三部分是擺脫實行一個世紀之久的保護貿易主義
實行自由貿易
通過競爭使法國在經濟領域內重新恢複國際地位
計劃建議從1959年1日1日起直接和歐洲國家交換90%的產品
和美元地區的國家交換50%的產品
這一計劃在社會各階層中引起強烈反響
戴高樂排除種種阻力
由內閣會議以法令形式批準該計劃的執行
該計劃實行六個月後
法國經濟從衰退走向複蘇
失業人數減少
物價上漲率降低
出**躍
外彙儲備增加
工業結構漸趨合理
為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阿爾及利亞問題是戴高樂重新上台麵臨的另一個難題
對所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
阿爾及利亞人民要求脫離法國獨立
而殖民主義者
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人後裔則要求同法國一體化
提出了“法國的阿爾及利亞”口號
戴高樂沒有滿足任何一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