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牆一旦開放
民主德國公民立刻像潮水般湧向西德
按照西德法律
東德人隻要超過兩德邊境
便自動取得了西德公民權
民主德國政府眼看大批公民如潮似浪
投向昔日敵國的懷抱
竟然束手無策
12月3日
克倫茨隻得辭職
兩德之間人員的流動
已使柏林牆的存在成為多餘了
於是
這座堅固的水泥牆被轟然一聲推倒
兩德合並了
這時
政治風暴又席卷了隻有九百萬人口的保加利亞
“生態公開性”、“保工人權協會”、“273委員會”等組織日漸活躍
10月下旬
在索菲亞市中心的小公園裏
“生態公開性”組織搞出一份關於環境問題的請願書
征集公眾簽名
正在出席歐洲環保會議的一些西方代表和外交官也到現場圍觀
征集簽名者與警察發生了衝突
十多人被拘留 次日
政府對此公開道歉
此後
這些政治組織勢頭猛增
保共中央總書記日夫科夫在黨報上公開提出保加利亞社會需要“政治多元化”
在十一月十日召開的保共中央全會上
日夫科夫以自己年邁、力不從心為由提出辭呈
全會欣然接受
於是執政三十三年的日夫科夫終於從權力的頂峰走下來
一個多月後又成了階下囚
接受法院立案審查
日夫科夫的下台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從姆拉德諾夫擔任保共總書記起
保加利亞大踏步走上了遠離社會主義的道路
捷克斯洛伐克早在1977年1月就出現過“七七憲章人權運動”組織
企圖推翻.政權
1989年11月17日
數萬名大學生在首都布拉格遊行集會
紀念五十年前捷克斯洛伐克大學生反抗德國法西斯的鬥爭
當局出動警察進行幹涉
與學生發生了嚴重衝突
許多學生被抓
一百餘人被打傷
這一事件震驚全國
掀起軒然大波
各地的遊行示威風起雲湧
規模最大的達到四十萬人
要求政治多元化、自由選舉、現政府下台的輿論遍及全國
12月20日
捷共召開非常大會
領導層發生了重大的人事變動
原來的領導人胡薩克、比拉克等人被逐出黨外
九天以後
自由派組織“公民論壇”首領、著名劇作家哈維爾當選為總統
接管了政權 這時
一些老黨員紛紛.
同時也有一些以前對.不滿的人加入了黨組織
哈維爾領導的捷克斯洛伐克也離開了社會主義道路
東歐劇變的原因是多方麵的
從內部講
既有經濟、政治的原因
也有曆史、文化的影響
既有.內部的原因
也有政治反對派的作用
從外部環境看
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起了作用
蘇聯的東歐政策變化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在雅爾塔體製下
蘇聯把捍衛東歐各國的社會主義製度置於對外政策的首位
一旦東歐出現社會製度的危機
必須作出強烈反應
然而八十年代後期
蘇聯內部危機重重
力不從心
急於從東歐困境中脫手
1989年底美蘇首腦馬耳他會晤後
美蘇就東歐政局達成諒解
蘇聯放棄對東歐的控製
東歐劇變後普遍出現了政治上**、反社會主義、反馬列主義浪潮和經濟上私有化趨勢
然而資本主義要在東歐站穩腳跟絕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人們痛定思痛
在對“西化”和“蘇化”作了短暫對比之後
又在思考把選票投向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