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中,一片肅穆。從中間坐著的皇帝,到兩邊坐著的大臣,再到站在大殿中央的吐蕃使臣,目光的焦點都聚集在了永寧身上。
永寧跟在引路的太監身後,非常規矩的微微垂著頭,目視著斜下方,優雅而端莊地蓮步輕移,行動間,裙擺綴著的玉鈴鐺一聲未響。一絲不錯地給皇帝見過禮後,她便落落大方地站在那裏任人打量。
祿東讚做為吐蕃的大相,受鬆讚幹布之托,這次是下定了決心,要排除萬難為吐蕃娶一個大唐的公主回去。可是自打來了長安後,從大唐的皇帝到禮部的官員,都是在用一種敷衍的態度應對吐蕃求親的事,這讓他感到萬分的無奈。
萬般無奈之下,他廣撒金銀,探聽大唐皇帝的想法,然後根據種種跡象判斷,大唐方麵之所以一直沒有正麵回應此事,根本原因在於皇室之中沒有適齡的公主,當然就是有,估計皇帝也未必會舍得遠嫁,說到底,就是大唐皇帝現在沒有辦法確定和親的人選!
於是,祿東讚非常“善解人意”地替李世民琢磨起了大唐的貴女們,然後,永寧便被有所察覺的有心人,給推薦到了祿東讚跟前。
祿東讚對永寧的家世非常的滿意,比起王昭君那個宮女出身的和親公主,永寧背後所代表的價值高多了!而且從把永寧推薦給他的人來看,他認為隻要他向大唐皇帝上書,那麼這件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所以,此時站在太極殿的祿東讚,有種誌得意滿的興奮,他幾乎都能想像大唐公主來到吐蕃後,會為吐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會讓吐蕃繁榮昌盛到何種程度……
在這樣的場合,皇帝不開口,是沒人敢說話的。於是,一小段時間的沉默後,偉大的皇帝陛下說話了:“房氏,想必你也知道朕今天召你來太極殿所為何事……朕來問你,你對吐蕃使臣替吐蕃讚普求娶於你此事怎麼看?”
永寧朝著李世民福了福身,問道:“陛下,臣女想知道,吐蕃求娶臣女,為何不去臣女家中,與臣女父母商談?”
這回皇帝沒有開口,倒是左手邊一個須發花白的老頭兒嗤笑了一聲,說道:“吐蕃使臣求娶的自然是大唐的公主,怎麼可能去與你父母商談?陛下方才是問你,是否願意受封公主遠嫁吐蕃!”他非常熱心地糾正永寧的錯誤觀念。
永寧這時才緩緩抬頭,瞟了一眼那位熱心人士後,衝著李世民一笑,說道:“能夠受封公主,為我大唐牧守一方,是臣女之幸!隻是,既然臣女需以公主之禮下嫁,倒有些相關事宜,要當著陛下的麵,向吐蕃使臣問個清楚,請陛下恩準!”
永寧的話一出口,殿上的大部分人都愣住了,其中就包括房玄齡。誰都沒想到永寧居然會有允嫁的意思!甚至連設計了此事的長孫無忌都愣住了。長孫無忌都已經挖好了一個環環相扣的大坑,隻等著永寧往裏跳,照他的想法,運氣好點的話,說不定連房玄齡都能一起套進去……結果沒想到永寧居然就這麼輕易地應下了!
殿上端坐的眾位大臣忍不住左顧右盼,小聲攀談,嘴裏讚揚著永寧的大義,可是那眼神裏卻都透著些別樣的東西。
今天的席位安排的非常詭異,房玄齡居然與長孫無忌坐在同一張幾案後麵,對手多年的兩個人互望了一眼之後,不約而同雲淡風清的笑了那麼一下,倒讓一直注意著他倆的眾人有些摸不著頭緒。
李世民為永寧剛才那一笑間的風情恍了下神,順嘴便應下了永寧的請求,讓她有什麼想問的都隻管問。皇帝陛下緩過神來後,心裏苦笑了一下,暗惱事情居然有些脫軌了,皺著眉頭想著要怎麼善後。
而祿東讚看清了永寧的長相後,對她更是滿意,覺得她一定可以分了尺尊公主的寵,他對於如今鬆讚幹布的後宮裏,尺尊公主一家獨大的形勢非常的不滿,他已經想像著等永寧嫁到了吐蕃,憑著大唐的威勢,肯定能與尺尊公主爭上一爭,那將來……他笑眯眯地向李世民躬身施禮,然後便側身看向永寧,擺出一副隨時準備回答她的問題的樣子。
永寧轉頭打量了一番祿東讚很有異域特色的長相裝扮後,淺笑施禮,說道:“小女既是要以公主之尊下嫁,不知與貴國那位已經育有王子的尼泊爾公主,如何分嫡庶?請吐蕃使臣當著我大唐皇帝陛下,與三省六部的官員明言!”
永寧的問題一問完,太極殿裏便靜得連呼吸聲都聽不見了。祿東讚臉上的笑容幾乎龜裂成了一片一片的,那臉色更是忽青忽白,怎麼看怎麼不正常。
從吐蕃從貞觀八年開始來唐求親開始,關於鬆讚幹布已經先一步迎娶了尼泊爾的尺尊公主這件事,便被吐蕃和大唐兩邊非常有默契地給忽視掉了,這個問題從來沒有人拿到台麵上來說過。此時永寧一張口就先問嫡庶,立刻便逼著所有人不得不麵對這個問題,並且——在座的大唐人士,從皇帝到大臣,沒一個有臉敢說同意讓大唐的公主為庶,別說為庶了,就是兩頭大,那都是打大唐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