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變化(1 / 2)

蔡鍔當然是還不知道此時北方的變化,但是這對於唐繼堯來說,卻是他非常關注的,不知帶為什麼,唐繼堯總是覺得這一次東北的事情,恐怕會影響到全局的安定,而且說起來,其實張作霖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師長,論起軍階,根本不能與其相提並論,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唐繼堯這一次真的感覺到了一種不尋常。

或許這就是他的政、治嗅覺吧,而且因為東北的局勢變化,唐繼堯就此還做出了一項重要的決定,是這樣的,說起來其實唐繼堯原本整的沒有太大的偏向,想要對護國軍如何,或者說,他想要對蔡鍔、李烈鈞如何,這從他之前的一些表現就能夠看的出來,雖然他控製了護國軍各路軍的軍餉、糧草,可是實際上來講,唐繼堯所支付的糧餉還是能夠維持軍隊的正常開銷的,雖然會比較拮據,但是至少不至於無法生存,以及破壞了正常的戰略方向。

可是這一次,擁有者敏銳嗅覺的唐繼堯從東北的事情中,仿佛看到了一些不尋常的東西,說起來,唐繼堯從來就沒不覺得這一次的戰爭袁世凱一方會有什麼勝算,雖然現在袁軍方麵尚有曹錕、吳佩孚這樣的勇將,而且龍覲光、馬繼增、張敬堯三人以絕對不容小覷,伍祥楨等人亦非尋常之輩。

而且真正讓唐繼堯感覺不安的,實際上還是那久久未動的馮國璋!金陵軍其實也不能算是一動未動,他們對於革命軍的鎮壓,實在是太過於殘酷了,而且馮國璋還對外宣稱,如果護國軍討袁的話,他會站在中立的位置上,畢竟護國軍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屬於北洋政、府的序列的,所以這樣看來,護國軍的討袁戰爭實際上等同於北洋政、府內部的戰爭,所以他會選擇站在中立的位置上。

可是如果有革命軍,亦或者是相同、類似的起義軍的話,那麼他馮國璋將會毫不猶豫的將其鎮壓,因為征、服內部的戰爭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政、見上的不同,初夏一些不可調和矛盾是正常的,可是那些起義軍的話,他們就等同於推、翻政、府的那種草莽勢力,用前朝的話來講,那就是逆賊,所以對於這樣的逆賊他這個北洋政、府的大將軍,自然就不能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其實實際上馮國璋的這一番言論有趣的很,因為這一番看似無所謂的言論中,實際上包含了多種的立場區分與戰爭核心意義的定位。其一,就是馮國璋認定這一場護國運動實際上是屬於政、府內部的戰爭,也就是說,這一場戰爭的核心意義實際上是出於政、見的不同,與國家的整體體製沒有關係。

這樣一來的話,也就是直接的將革、命軍啊以及一些民間的社團、幫會,摘了出去這樣一來的話,政、府或者是說袁世凱要麵對的壓力就會減少不少,其二,馮國璋的態度很明確,護國軍的討伐他會采取中立的態度,可是一旦有其他的武裝力量加入進來的話,那麼他就會采取雷霆手段對其進行殘酷鎮壓,這就等同於馮國璋間接的,甚至是可以說是直接的給袁軍方麵提供了幫助,減少他們的壓力就等於支援了他們的武裝。

可是雖然是這樣的情況,但是從深角度來講,馮國璋這樣做其實也是有著一定的好處的,當然了,這個好處肯定是對於護國軍來說沒有好處,但是確實對於國家有著不可替代的好處的,那就是馮國璋這樣的舉動直接的減少了有可能新出現的新軍閥,亦或者可以稱之為民間武裝力量代表。

減少了這樣的組織,那麼即便是日後戰爭結束了,也就直接的減少了不安定因素,因為說也不能夠保證現在的討袁軍,在護國運動結束後,就不會變成下一個“袁世凱”手中足以摧枯拉朽的大軍。

其實作為軍人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戰爭之後,無論是勝敗的雙方,雖然都是有利可圖的,但是肯定會在一段時間之內用來恢複元氣,整頓軍備等等,而這像是這樣的全國局域性的戰爭,所需要的時間肯定更長,所以一旦戰爭之後有人利用自己的武裝力量在其他軍隊恢複元氣的時候偷襲,而後從中取利的話,那麼將會是一個怎樣的情景,恐怕不需要過多的解釋。

所以馮國璋此舉等於直接的扼殺了,至少也是一部分的有可能在戰後叱吒風雲的武裝力量,這樣也就直接的減少了國家的消耗,同時因為是內部戰爭,一個國家之內的所發生的戰爭,實際上無論是結果如何,消耗的都是國家的國防力量,實際上,其實這一次的護國運動在一定的是程度上來講,就已經消耗了國家的防衛力量,如果戰後再戰的話,恐怕……所以馮國璋這樣的行為是絕對沒有錯誤的。

再者說就是其實實際上馮國華張對於蔡鍔以及唐繼堯的態度都是非常古怪的,按照馮國璋為公的心裏,他應該是幫助護國軍用兵的,但是反之為私的話,那麼他就會選擇站在袁世凱一遍,所以現在馮國璋的位置也是非常尷尬的,但是能夠在這樣的個尷尬位置上還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來足可以看出馮國璋這個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