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張勳來電(1 / 2)

一九一七年,五月二十二日。

奉天公署,省長辦公室。

脫離蔡鍔這個身份已經有六個月的時間了,隻是最開始的時候因為我又穿越了而感到無奈與難以接受。

不過當我清楚了自己這個新身份的時候,我卻發現,這遠比當一個“護國英雄”要好的太多了。

看起來我的好日子算是正式開始了。

六個月裏,我熟悉了我這新身份的一切,曾經往昔亦或是此時此刻。我對於“胡帥”這個稱呼還是極為喜愛的。

沒錯,此時,我是張作霖,張雨亭。

此時與我同坐在省長辦公室的三人,分別是張作相、袁金凱以及剛剛上任的參謀總長楊宇霆。

此時的氣氛是尷尬的,因為這一次的會談,涉及到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前不久張勳的一封通電。

電文中,張勳邀請我於今年六月,傭兵入關,助他調停府院之爭。雖然電文如此,可是同電文一起發來的還有一份迷信。

信中的內容可以說的上是觸目而驚心。

辮帥竟然要趁調停之機,擁立溥儀,複辟大清。而且在信中,張勳說“此間之事,務必成矣;新君大位,唾手可得;雨亭莫需猶豫,隻需如期揮師入關,我與將軍裏應外合兼及七省督軍,為外應,鎮守大局……”

與此同時,他還不忘許諾我說“陛下登基,雨亭當為受功,開國之元勳,又豈會是一個小小的奉省督軍爾?必高、官厚祿,權掌天下,屆時兄願推舉弟為開國王;隻是弟莫需遲疑……”

擁立溥儀、複辟大清。任誰都知道這是曆史的倒退,且參與之人必為千古之罪人。而且此事絕非易事,需要麵對的壓力、輿論以及戰爭,皆是一個不可承擔的重量。

本來我是想直接回絕張勳,且通電北,京,宣告立場的,不過三思之後,我卻發現這件事並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張勳入京乃是調停府院之爭,這是被各省督軍所認同的,所以他大可以借“護衛”之名,率軍入京。而且如果張勳信中所言非假的話,真是有七省督軍支持的話,那他要是強行用兵,擁立溥儀複辟大清的話,還真是裏應外合。

到時候,也必然如他信中所說的那樣“唾手可得”。

若真是如此,我回絕於他的話,到時候皇帝登基可就沒有我的好果子吃了;但是我其實並不相信他真的就有本事複辟,畢竟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將軍們,對於此事上的看法,還是與我不會有什麼兩樣的。

“這個,電文、信件,你們也都看過了;說說吧,有啥看法。”我對在場的三人問道。

第一個回應我的張作相,他砸吧著嘴,還一麵用手揉下巴,道:“雨亭啊,要我看啊,這是淌渾水啊,咱最好不要攪到裏麵去;張勳不是啥好玩意,那老段就是好東西了?要我說,咱就當不知道,隔岸觀火。”

張作相的想法與我之前的想法不謀而合,要是放在兩天前我肯定首肯,不過此時此刻,他的想法卻是有些回避的過頭了。雖然這是一淌渾水,同時也是一次機會。隻是看站隊站的明白不。隻要站對了隊伍,這對於以後的日子,可是頗為重要的。雖然我早就知道這次複辟的最後結果,但是還是要做好選擇才是。

“輔臣啊。”我對張作相道:“咱不能隔岸觀火啊,越渾的水,裏麵魚越多,咱這破漁網雖然窟窿眼子大吧,可是也不能有魚不撈你說是不?”

張作相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麼,就是不斷的用手搓著下巴,眼睛那,則是盯著放在茶幾上的電文,也不知道想啥那。

見他不說話,我又對袁金凱和楊宇霆問道:“你倆那?咋看的?”

“省長……”袁金凱剛開口,我卻看到楊宇霆在他腿上懟了一下,而後楊宇霆結果袁金凱的話頭,對我說:“省長,我看的話,這件事咱們必須要參與進去,就像您說的,有魚又不撈魚,難咱們這個漁夫還怎麼過日子啊。”

“呀嗬?”我打量著楊宇霆,此時他雖然一臉的笑意,但是我卻看不穿他的心思,他恭維我這一通,也不知道是啥意思。

“宇霆啊,這啥意思?恩?”

楊宇霆笑了笑,繼續道:“省長,要我看,張勳邀請您傭兵入關其根源就是他本身的兵力不足。您知道,他隻有那麼萬餘辮子兵,還要留下一部分看家,能跟他入關的也就三五千人最多,就算是京畿疏於防守又被他打個措手不及,那也隻是暫時的,一旦反應過來,他必然被剿。”

說到這,楊宇霆不由的抿了抿嘴唇,而後道:“省長,有誰真的就會同意曆史倒流嗎?而且,這麼說,就算是都承認了重新建立的大清,可是又有誰願意屈身於他這樣一個野蠻死鬼之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