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三十一年,品路口洪,無死傷。
夙四十年,氹水主脈大洪,毀部落千餘,死傷過三百萬。聖君厄震怒,誅殺氹水司洪首領砂祝氏幹中於氹水之濱。
夙四十五年,洛濱之川現洪,無死傷。為水虺作祟,聖君命巫瞳氏依辰斬其於洛濱之川北。
夙四十六年,潁川北口決堤,衝毀部落八,死傷不足十萬。
夙四十六年,秦源現洪,無死傷。
夙七十年,章水泛洪,原夙欺風府內,百年不遇之暴雨,持續百日有餘,章水決堤,聖君命欺風府主率軍禦洪,奈何暴雨助力,洪災難治,後聖君知之,親命夙六巫皇,以莫大巫法,引巫火焚天,終抵禦驟雨一百七十天。洪災得止。紀元號“雨之年”。
夙七十九年,百尺洪川決口,衝毀周遭部落二十七。有傷無死。。
夙八十八年,輪湖泛洪。無死傷。
夙八十九年,赤淵澤震動,洪泛百裏。無死傷。
夙九十五年,中尺港泛洪,水高丈八十。無死傷,毀太白亭。
夙一百二十年,魯己岸毀,不知其因。無死傷。
夙二百年,際水水脈主脈、氹水水脈主脈大洪。水高過百丈,水中惡獸盡出。聖君夙氏厄親以巨大神體,橫臥際水以阻洪水。魔君夢涼氏禾刀斬玕水,開辟新良坳以泄洪災。眾王死傷十七又三。夙舉國震動。其原因,稽考為水脈迸裂所致。
夙二百一十一年,陌箕東,洪泛。無死傷。
夙二百七十年,天降大雨,諸水泛洪。死傷無數。聖君敕夙舉國上下,具哀。建封天壇,以慰死傷百姓。
僅於此暫終,若行則續之。
陸災記:
夙二年,重則山方圓五十裏震顫劇烈,無死傷。
夙十三年,因淮巍大洪,衝刷山體,錨咥山左塌陷,死傷數千人。
夙二十七年,四白穀縱深撕裂,不知其因,無死傷。
夙三十年,嶺東山及其左右雙無名山峰崩塌,死傷萬餘,起因未明。
夙四十八年,洛姬山脈北十七嶺震動,起因為惡獸作祟。其獸名為太顱之屍,聖君敕命其女夙氏白薇,將其斬殺,未遂,逃之,不知所蹤。
夙五十五年,棕之山右、東左之山左塌陷,砸毀部落三十餘,死傷不足萬人。
夙八十二年,鱷山傾斜。原因不明,無傷亡。
夙九十年,寒冬崖崩塌,墜落。無死傷。其原為七王共戰導致。
夙一百一十七年,紅閩山主峰折斷。驚走山中鳥獸無數,傷人十五萬餘,死萬餘。紅閩山主節湖氏,請罪自刎。
夙一百三十九年,大寂滅山脈主脈震動,無知其原,聖君厄敕妖君淩霄以鎮壓,淩霄屆時以原型巨木,穩定山脈。
夙二百年,因際水、氹水水脈迸裂,導致塵州震動,受影響之地無數。殃及三百餘山,凶獸惡禽逃竄無數。禍及百姓過數百萬。
夙二百五十三年,砂爍山震動,不知所因。
僅於此暫終,若行則續之。
蝗、寒災記:
夙十五年,淩霄府大蝗,災不足三日而滅。
夙三十二年,章輝氏部盟蝗,災過百日,受災百姓過五十萬。
夙四十五年,田嘉氏族受蝗,災七十日。
夙七十六年,龍田氏部盟蝗,災六十日。受災百姓過四十萬。
夙一百一十年,岩火城受蝗,災二十日。
夙一百三十七年,?忍城受蝗,災一百二十日。受災百姓十七萬,死六人。
夙一百九十二年,嗤彘城受蝗,災不過十日。
夙一百九十七年,傷腐城受蝗,災不過三十日。
僅於此暫終,若行則續之。
夙二十九年,碭水部盟受寒,災百日不去。死八千於。
夙三十年,鼇山部盟、詹湍城受寒,災八十七日,死萬餘。
夙八十年,菱凰城受寒,災不過十日。巫皇鄂以巫法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