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文采?氣節?(3 / 3)

《說文解字》中對於“教育”二字有著明確的解釋,教,為上所施,下所效也。而育則為養子,使作善也。

老師是一個充滿榮耀的職業;先成人,後成才,知識,記得一時,育人,以己為表率,則可以影響人的一生。

教習我們,以身作則,開化點播,答疑解惑,將他們的所識所知,傾囊相授,韓愈在《師說》中講: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看起來,是如此簡單,好像成為老師,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能真的做到這兩點,真真正正為人之師,以己為表率,教書育人,又是多麼的艱難那?

每一個人,自生來,啼哭聲打破沉寂的一瞬間,在家人的喜悅中,開始自己的生命,從小到大,要經曆無數的老師,經曆不同老師的教育。可能有些人,隻會記住自己的老師一時,而有些人則會記住自己的老師一世。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當他們真正的成長起來,總會回憶起自己在學校時的光陰歲月,回憶起,曾經教導過自己,影響過自己的,老師。

人的一生,如同行文,在謄寫之中,改寫自己的未來。

謄寫的,是前人的足跡,是老師傳授的知識與德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作為一生的基礎,才會有之後的改寫,有了基石,我們才能向更高的地方遠眺。而老師,無疑的,便是我們的基石,引領我們走上正途與未來的明燈。

老師是園丁,德行是利剪,而知識則是雨露,雨露,可以給我們帶來滋養,促使我們成長;可,若是沒有園丁用德行的利剪,修剪去我們亂生的枝丫,即使再多的雨露,我們所成長起來,也不過是路旁歪曲的樹,難為大用。

棟梁之材,受之以德。德之源,則為師。所以,古人才會敬師如父。視之為至親。

鄭燮在《新竹》中寫道“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

如果說老師教育我們是他們的責任,而在此之後,他們依舊對我們所付出的,所扶持的,便是恩情。

這句詩的本意是在說一個人如果能夠超過老師和前輩,是因為老師和前輩的培養和養育,但是我想借詩文最後的扶持二字有所延伸。

“扶持”二字,有攙扶,支持幫助,服侍照顧的意思,當然,在《通典》中,還是一個樂名。

除卻最後樂名的意思,“扶持”二字,其他的包括攙扶,支持幫助,服侍照顧,這三個意思,在我看來,都是克柔對於老師的一種描述,與敬意。

試想,有哪一位老師不會在自己學生需要攙扶的時候伸出自己有力的雙手那?有哪一位老師,不會在自己的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盡其所能的幫助那?有哪一位老師,在自己學生需要照顧的時候會袖手旁觀那?

為人師,一時,即為一世。也許,他們,會忘記我們的樣貌,可是,隻要他們再次看到你的時候,你說得出,自己曾經的事,老師便一定想起,你的名字。因為,對於每一個他們教育過的學生,老師們,無不是付出了百萬分的心血。也正是這些心血,才將我們的名字,永遠的記在他們的心裏。

師不忘我,我則怎敢忘師。

有許多人,可能都不再記得自己的老師,可,想過嗎,那些你兒時的老師,此時已變成白發蒼蒼的老人,他們還記得你。忘記師恩,是多麼的可怕。是多麼的傷人。可就算如此,老師們依舊無怨無悔。因為,他們是老師。

兩個字,便將這一切傷心,掩蓋,兩個字,便將你曾經對他們的不尊重掩埋。這便是老師,充滿了辛勤與榮耀,卻又平凡的老師。

師之恩,似海深。終扶持,不可忘。

勿忘恩師,一生尊敬。視之為老,方,為生之禮。

隻不過,在這一篇文章的結尾處,蔡鍔又多加了一句,既“師者,當為師者之事而為師;不為師者之事,則不必視之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