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實情況卻不允許他這樣做,因為現在無論是湘西戰場,還是四川戰場,護國軍雖然取得了一定的優勢,可是實際上,他們現在所麵臨的絕不僅僅隻是正麵的北洋軍而已,而且說起來,雖然現在王文華部出於一個危機的局勢中,可是不一定非的要大費周章的從四川調兵,大可以這樣,王文華部與袁祖銘部相互之間依托地勢,形成掎角之勢,不出擊,隻防禦,同時借助晃州的部署,形成戰線,以此來對抗吳佩孚部的攻擊,同時對馬繼增部、伍祥楨部的兵馬,進行周旋。
劉顯世點點頭,同時示意王伯群不必起身,看著劉顯世的樣子,王伯群就知道,他肯定是有什麼心事,不然的話,他是不會親自來到自己的官邸的,而且自從上一次他與王文華在護國運動初期力排眾議使得黔軍能夠加入到護國軍行列的時候,其實是得罪了劉顯世的,而且從那之後,他們兩家人實際上基本上等同於斷絕了來往的,說起來,其實劉顯世原本就對於王伯群王文華二人不滿,其實從很久時間以來,他對於王氏兄弟以及唐繼堯就是心存不滿的,那個時候,唐繼堯雖然已經離開了貴州,出任雲南都督,劉顯世雖然還沒有接任貴州都督的位置,但是他希望能夠得到貴州的軍政大權,所以與王氏兄弟發生摩擦是必然的。
然而這還不算終止,真正讓劉顯世與唐繼堯、王氏兄弟出現矛盾的,還是因為之前袁世凱委派古來的那個要接任貴州都督位置的,貴州巡按使龍建章,他才是真正的矛盾的導火索!劉顯世雖然與王氏兄弟有一些親屬關係,但是對於他們二人把持大權將自己架空起來的事情,還是耿耿於懷的,而且因為一些原因,所以劉顯世其實也是無法將王氏二人從貴州的軍政大權中驅逐出去的,而且劉顯世也非常清楚,王氏兄弟的能力,因為兩家有親,所以劉顯世也不必擔心王氏兄弟到後來會對自己如何,所以劉顯世其實也樂得將王氏兄弟二人留在貴州,因為由他們二人在,貴州的局勢會穩定不少,同時這樣一來,他日後要是有可能麵對唐繼堯的時候,也會有一些遊弋的餘地。
但是說起來,其實很多事情上,也並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夠解釋清楚的,就比如說劉顯世與王氏兄弟二人之間矛盾的導火索,那位巡按使龍建章吧。其實在龍建章成為巡按使之前,他的前任貴州巡按使也不是別人,正是戴戡,那個時候,劉顯世與戴戡在貴州可謂是進行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權力鬥爭,其實那個時候劉顯世也並非是不聞一名,戴戡出任貴州巡按使,而劉顯世則是出任貴州護軍使,說起來,這件事與唐繼堯也是有著關係的,因為那個時候,唐繼堯向袁世凱保舉的兩員大將就是劉顯世與戴戡。
這就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了,唐繼堯在明知道戴戡與王氏兄弟有親屬關係,同時也是他們的長輩而且在軍中雖然權利有限,可是威望甚高,記憶出於對貴州事務的了解,在處理政、治問題上劉顯世所存有的特殊優勢,他竟然還會向王氏兄弟許諾雲雲,這就能夠看的出一些端倪了。
甚至於可以說,這件事原本就有兩個方麵的理解,其一,就是唐繼堯但是是出於真心實意的,想要為人王文華作為的自己的繼承人,接任貴州都督的大位,他的目的就是想要跳過劉顯世等人,將貴州的軍政大權交於王文華之手,從而直接的架空元老們的權利,使得他們不能夠在貴州翻江倒海。當然了也可以這麼理解,那就是當時唐繼堯就沒有想要將貴州都督的位置交給王文華,而之所以還會對王伯群許諾,就是為了他能夠在去到雲南的時候,多一個有力的幫手,同時也是能夠拉攏他們二人與自己之間關係的手段。
反正無論怎麼講,其實都可以認為這是唐繼堯的一種陰謀,而且那個時候,戴戡成為了貴州都督以後,他與劉顯世之間的權力鬥爭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其實一開的時候,這件事還是因為戴戡的原因才會變到後來那樣的不可收拾,怎麼說那,雖然打開已經就任了巡按使的職位的,但是他卻並不滿足與手中僅僅把持著巡按使的職位,他想要的是,和昔年唐繼堯一樣,掌控貴州軍政大權,從而成為一方土皇帝。所以戴戡從那個時候起,就想方設法的想要將貴州的政、治權利,以及軍務兵權痛痛的抓到自己的手裏,而這個時候,他說第一個想要削弱的就是劉顯世,因為劉顯世是袁世凱任命的護軍使,兩個人雖然存在著一定的不同,但是實際上他們兩個人手中所掌控的實質權利基本是相同的,一個想要成為一方豪強的梟雄人物,又怎麼會允許一個與自己並非同心同德,同時又有足夠的權力與自己抗衡的人,睡在自己的臥榻之側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