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思緒幾許【三】(2 / 3)

至於為什麼會如此,根本不必解釋,那麼問題就來了,對於我這樣的人,他們的失誤等同於給我提供時間,而對於段祺瑞那樣的人,他們根本就不敢觸及,這會是好事嗎?這會對於他們有什麼有利局勢嗎?

答案是否定的,段祺瑞還能夠自由自在的在陸軍部發號施令,馮國璋雖然他沒有公開的表明過自己的態度,但是看起來都清楚他還是站在反對派的立場上的,而他也在南京依舊鎮守一方。

他們的生活沒有被破壞,因為那三個人無論是誰,根本就對他們提不起殺心,且也絕不敢想要威脅到他們,因為那是自尋死路的,他們還能夠好好的生活依舊掌控著權力,而我這樣的人,又該如何那?

是一波又一波應對將來可能發生的一次又一次刺殺嗎?亦或是改變自己的立場?或者是祈禱著他們一次次刺殺的失誤?

“你們,還是先找個地方安頓下來吧。”陳敏麟對著身後那些袁克定派遣來的人道:“雲南這個地方,比不了北平,條件上或許沒什麼大的差別,但是民風民俗上就有太多的差異了,你們去找一家適合的旅館,安頓下來之後,然後就到蔡將軍的官邸去找我。到時候咱們先去好好的吃一頓,這一路上,大家也都辛苦了。”

雖然陳敏麟此時此刻是口不對心的,但是必要的客氣還是必須的,而且他也知道也隻有自己這樣,才能把這些甩不掉的尾巴,擱置在將軍府外,如果他直接對他們說明或者是已一個“不方便”的理由,而不讓他們居住到將軍府的話。

那麼雖然他們必然會聽令而行,但是一旦回到了北平之後,那麼他所要麵對的就不再是現在的這個情況了,所以這樣的應對方式,雖然很低級,但是卻很有效。畢竟你已然先開口了,而且還給了對方不能拒絕你得理由。

那麼無論他們如何的能言善辯的話,想來也不會自找麻煩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人中不但沒有能言善辯之士,而且說起來其實他們也都知道,這裏是什麼地方,也許在北平沒有人敢把他們怎麼樣。

但是在雲南這個地方,他們還是清楚自己的處境的,而且剛剛陳敏麟的話,也算是有禮有節的,對他們也沒有什麼不尊重的語氣,縱然他們或許接到過袁克定的密令教他們如何如何,但是現在的情況下,至少短期之內,他們是無法接近將軍府的了。

這六七個小廝沒有多說什麼對陳敏麟謝過之後,就帶著各自的行李一同去找旅館去了。而當這些人離開車站之後,大約又過了十幾分鍾後,陳敏麟這才拿著自己的行李也離開了車站。

叫了一輛車,直奔蔡鍔在雲南的官邸而去。其實說實話,陳敏麟如果按照他內心的想法來說,其實他是想要先回家去看看自己的老父親的,畢竟離家在外許久,家中人的牽掛以及他個人對於父親的歉意。

都是無法言表的,或許作為一個軍人不該有這樣的小家子氣的情感,但是軍人也是人,隻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更何況,這孝順兩個字,本就是值得歌頌的一種本分那?但是沒有辦法。

縱然沉陳敏麟回到了雲南,哪怕是他這次回來的借口就是再給蔡鍔尋藥的同時去看一看自己的老父親,可他自己清楚,這一切不過就都是一個噱頭罷了,他回到雲南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不言自明。

也許這就是人心吧,北平的時局可能關係到整個國家的動向,但是說起來,追根溯源的話,這與他們其實沒有多大的關係,假如說真的發生了戰爭的話,那麼作為軍人的他,還有他說愛戴的將軍蔡鍔。

他們能做的就是盡到自己的本分,拿出一個軍人的擔當來,也就可以了,或許結局可能是馬革裹屍,但是至少那是一種簡單卻能夠最大程度上詮釋軍人責任的一種方式。可是雲南的局勢那?

雲南局勢的好壞,不但直接的關係到他們的安危,而且同樣的,也關係到他們到最後的時候,還能不能稱之為一個軍人亦或者是說,到了必要的時刻,如果雲南局勢不穩的話,那麼他們作為軍人的馬革裹屍的下場。

很有可能就變成了含冤而死,或許連死都不知道是什麼死的。人心險惡,或許戰場上的交情,那生死與共過命的情誼是不可撼動的,但是要知道,即便是這樣的情誼,也未必就真的是不會改變的。

也許當相互都處在一個軍人的最低級的位置,沒有牽掛沒有功名利祿的左右的話,這樣的情誼依舊是可以信賴的,可是,現在那?他們還都是普普通通的軍人嗎?他們還都是那些在戰場上麵對著槍炮依舊能夠憨笑著的大頭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