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決戰前夕【八】(1 / 3)

這是實話,而他說雲南的財政已入不敷出,這也是實話,但是他說自己現在沒有錢調撥給蔡鍔作為軍費,這倒是假話,其實現在雲南的財政還是能夠支持三路護國軍龐大的軍費開支的,至少半年的時間內,是沒有問題的。

也就是說,現在自、治、黨實際意義上的最高領導人,是趙德全,而除了趙德全以外,實際上,自、治、黨、的主要人士還有鍾昌祚、許閣書、李永泰等人。

其中鍾昌祚身上還掛有軍職;鍾昌祚,一名元黃,字山玉。貴州開陽縣人。鍾昌祚生於1871年,大清同治十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既1907年,返回祖籍貴州,與張百麟、黃澤霖等組織\"自、治學社\",被推為社長。後又創辦公立法政學堂,任堂長,發行《自治學社雜誌》和《西南日報》,任社長。積極進行革、命宣傳。

一九一一年夏,赴北、京參加全國報界聯合會。同年十一月四日,貴州光複後,被眾人推舉為都督府代表,赴南京,而後又被推舉為貴州會議員。到了一九一二年,鍾昌祚得知唐繼堯率滇軍如黔,他看的出,雖然滇軍是打著其他的旗號揮軍如黔的,但是這樣的假途滅虢之計,又怎麼能瞞過他的眼睛?

鍾昌祚當即擬定《務必阻止滇軍之唐繼堯部如黔通告》以及《黔軍都督府最高軍事警告書》,這兩則文書自然是對於唐繼堯揮兵入黔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上的作用,但是卻觸怒了唐繼堯,或許可以這麼說,如果鍾昌祚所擬定的文書的標題是《務必阻止滇軍入黔通告》而不是非得要畫蛇添足一樣,多加一句“唐繼堯部”的話,或許唐繼堯為了政、治上的虛偽,也不會對他下了這樣的格殺命令。

再說說許閣書這個人,此人雖然是報社的社長,但是這不表示他就是一個實打實的酸秀才,實際上,許閣書此人是一個非常鐵血的人,而且甚至於可以說他是一個激進派的代表,當時許閣書聽聞滇軍之唐繼堯部要揮兵入黔的時候,他竟然在西南日報的頭版頭條上,公然的刊登了一份自己親自主筆的“無義之人!無義之師!願黔之軍民暫熄內爭,一直抗滇”的文章。

在文章中,許閣書毫不隱晦的大罵唐繼堯是“勢利之輩,無恥小人”並多次聲明,唐繼堯之率軍入黔的舉動,實際上是為了掠奪貴州之軍政主權,並且多次申斥,其筆鋒直指時任雲南都督的蔡鍔,說他不明事理,任由手下之部隊強行侵、略鄰近省份,擴展勢力範圍,並且還罵蔡鍔是一個活不長的佝僂鬼。

這樣的言辭,這樣的文章,可以說,已不再是單單針對唐繼堯亦或是蔡鍔兩個人的了,實際上這可以理解為是對於滇軍對於滇內軍民的一種侮辱,或許假如要是許閣書沒有這樣寫,在文章的用詞上更為委婉一些,沒有如此激烈的話,或許蔡鍔在那個時候,就可能下令將唐繼堯的部隊調回雲南,畢竟,許閣書說的沒錯,雖然對於唐繼堯的行為,蔡鍔並沒有公開的表示支持,可是誰都知道,要是沒有得到蔡鍔的默許,他唐繼堯又怎麼可能帶著這麼多的部隊,離開雲南那?

要真是能夠隨意的就帶走這麼多的部隊的話,那豈不是反了嗎?還有就是如果不是蔡鍔默許的話,唐繼堯就真的瞞著他帶走了這麼多不對的話,那麼不要說蔡鍔發現之後會如何,就是把手邊境的部隊,也絕不會任由唐繼堯將部隊帶出雲南。

至於李永泰,此人沒有什麼名號,但是確實對自、治、黨忠誠異常,而且他本人對於唐繼堯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非常的厭惡,所

南京督軍府內,馮國璋看著剛剛送來的戰報,不由得感覺到了頭痛,現在護國軍的進軍趨勢,實在是凜然感到頭痛,雖然這麼多天以來護國軍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進兵趨勢,可是畢竟護國軍一直占有上峰,這對於北洋軍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而且段祺瑞上一次也親自趕赴京城,與袁世凱會晤,可是收效甚微……而且馮國璋還聽說,袁世凱竟然還有調兵前往川、湘加大對護國軍鎮、壓的趨勢,看著地圖上日益退卻的北洋軍,馮國璋的心裏真是不知道應該焦急還是應當苦笑了,曹錕是個幹將不錯,而且護國軍的根基本就不穩但是誰能想到,到現在居然會鬧成如此的局勢?

馮國璋有心與曹錕通電,希望能夠從他的嘴裏得到一些確切的消息,但是奈何現在自己所處的位置比較尷尬,這樣的事情如果傳出去,對自己是非常不利的,最終隻好作罷。其實馮國璋這樣的尷尬位置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當時他能夠確切的表明自己的立場的話,或許袁世凱早就收手了,但是誰想到,這或許就是他的一念之仁才導致了如今的局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