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折疊【二】(3 / 3)

根本就沒有第三種結局。不過就是這個時候,正當隊伍中的成員已然決定放棄的時候,朱德卻突然提出了一個令人驚異的想法。那就是將重傷員以及兩位輕傷員拋棄在這,當然是,前提條件是給他們充足的武器彈藥之後。

而小隊的其他人,則立刻迅速向前移動。爭取在逃離雙方夾擊的前提下,還能夠率先占領山坳!

因為如果真的這麼做的話,他們小隊就成為了沒有“拖累”的隊伍了,可以用比另外兩隊更快的速度行進,這樣在速度上就有了優勢。而且與此同時,前麵說過了,三名傷員中隻有一人是無法作戰的,而另外兩人還是可以進行戰鬥的。

那麼在給予他們足夠的武器彈藥之後,再依托雲南大山嶙峋陡峭的地形的話,隻要找到適當的位置,那麼即使是兩個人也是可以對敵人進行一個很好的攔截的,雖然那樣的結果就是三名被留下的人必死無疑。

可是即便是這樣,三個人的攔截也是可以給隊伍提供一些緩衝時間的,那麼將這個緩衝慢時間與小隊速度上的優勢兩兩相加的話,那麼未必他們不能夠在戰術撤退的前提下,快速的攻占山坳。

而且,既然另外兩支小隊是在提前沒有交流的情況下,選擇“聯盟”的,這就是說明他們兩者間,不存在所謂的戰術協同,那麼這樣一來的話,在一定的距離內,雙方攻擊的同時就極有可能誤傷對方,那麼這樣一來的話,相比是有極大可能直接將雙方的“同盟”關係打破,繼而引發雙方火並的。

若真是這樣的情況,再加上之前留下的傷員戰鬥參與到其中起到一個和麵的作用的話,那麼朱德他們的勝算可就更大了。

當然了,這是較好的估計,不能作數;而最壞的可能性,也不過就是他們兩方在最快的時間內解決三個傷員組成的防線,而後馬上進行追擊!可是即便是這樣,還是要耽擱他們一些時間的。

再加上必然存在的拋棄傷員之後,小隊移動速度上的優勢的話,無論是最好的估計亦或是最壞的估計,總體來說都是有利的。而且雖然部隊忌諱拋棄傷員,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可以舍棄幾個傷員而保全隊伍的話,還是可以如此的。

不過雖然是這樣,可是朱德在講出自己這個想法前,還是進行了權衡的,因為他要準備好應對質疑的同時,盡可能的少在“爭論”上浪費時間。而且朱德也知道,自己這個想法一旦說出的話話,恐怕他麵前的這些學員兵,是不能接受的。

果不其然,當他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後,便迎來了潮水一般的質疑與指責。這是這些眼高於頂的學員兵們稍有的一次統一了口徑。他們認為朱德的想法是偏離了“團結”兩個字的,因為他們在講武堂裏聽到的最多的兩個詞就是“服從”與“團結”!

但是,雖然是這樣,可是客觀的說,大家還是承認朱德想法是現在他們所能選擇的方式中最好的,而且也是最能保留實力的同時,去的勝利的;不過,可能是因為“義氣”兩個字吧。這些學員兵還是反對朱德想法,他們寧可要與“敵人”拚死一戰,也不願意拋棄自己的戰友兄弟。

雖然就現在的情況來看,他們就是整個小隊的“拖油瓶”,而且百分之九十的幾率,會讓小隊“全軍覆滅”,從而失去了“作戰”以及“取勝”的可能。

而就在這個時候,就在“敵人”越來越接近他們的時候,朱德突然製止了其他人的,說出了那一席使得李根源對他產生興趣並且再後來異常抬愛、重視他的話。

朱德是這麼說的,他對眾人說:“各位兄弟,我知道我的做法是違背軍人的團結的,但是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選擇在這裏與武器裝備與我們相同,但是人數卻是兩倍於咱們的‘敵人’,進行一場決戰的話,那麼我們的結局是什麼?更何況,這還是要放在雙方地形優勢也持平的情況下,可是現在‘敵人’采用的是從我軍左右兩翼夾擊的方式,當然了,這沒有什麼好值得稱讚的,但是別忘了,咱們現在的形勢是無法進行戰術性撤退的,如此一來,我們既不能前進,快速脫離戰場,又無法借助地勢,且戰且退的情況下,和‘敵人’硬碰硬的較量一場的話,我想,這才是違背軍人戰爭理論的。”

“雖然拋棄戰友是可恥的行為,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這是最好的選擇,各位弟兄請不要忘了,咱們是軍人,現在是在‘戰場’上,是戰爭,既然是戰爭,對於軍人來說什麼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