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折疊【六】(3 / 3)

袁克定不由得岔開話鋒道:“父親,您說的很對,所以我就在想,既然德國的王族都需要自食其力,而我那,連王族也不是的人,卻還要在父親您的庇護下才能生活,而且就是這樣,我不但不能給您分憂,卻還是總給您帶來麻煩,您說,我又怎麼能不好好的反思那?”

這一個反問,徹底讓袁世凱對於自己這個兒子的看法,產生了改變,而他自己以前對於袁克定那種根深蒂固的認知,甚至也產生了動搖。

想要改變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並不難,難的是改變別人對自己的認知。

“孩子啊。”袁世凱笑了笑,用手捏了捏自己的胡子,道:“你能這麼想非常好,但是反思是可以的,不過為父不希望你感到自責,畢竟這裏麵,我也有錯誤,也有我的問題,你以前的作為,其實與我是有很大關係的。”

雖然袁世凱這麼說,不過還是看的出他的欣慰的,而後袁世凱,話鋒一轉,又道:“你能這麼想,我也相信你會這麼做的;孩子啊,該給你的,我還是會給你,而你那,越做越好的話,我想終有一天你是會超過我的。”

所謂的“太白”指的是就是金星,也就是《西遊記》中說寫的太白金星的原型,朝現於東稱之為太白,夜露於西稱之為長庚。所以小說《西遊記》稱呼太白金星為“李長庚”。因為自古以來,兵家聖者,亦或者是流傳於千古之間的學術流派,基本上,都會受到道家的影響,即便是儒家思想中,也是有著不可不提的道家思想的,所以說,道家算得上是傳統古文化的根源之一了。

古代兵者,著撰經典之人,也多願意以道家的思想作為用兵的核心,或者說是因為道家的思想根深蒂固的情況下所以即便是殺伐征討也需要符合道家的學說。所以這裏就要解釋一下,為什麼鄒若衡師父傳給他的兵書,要以《太白武要》命名了。所謂的“太白”自然指的就是太白金星了,而之所以選擇太白二字冠名,還是因為道教的傳說。

道家傳說中,以“太白”星為主長殺伐的星神,同時也將其視為兵戎之主,所以自古以來,多有兵書以“太白”二字命名,比如比較有名的就是唐代宗時,官居河東節度使,爵都虞候的著名道家思想、理論家,同時又是政、治及軍事學家,達觀子李笙的綜合性道家軍事著作《神機製敵太白陰經》,既世人口中所謂的《太白陰經》。

《太白陰經》這本書鄒若衡是看過的,因為他所習練的武藝,雖然與兵書戰策毫無關係,但是因為其流派與道家頗有淵源,所以作為代表性巨著的《太白陰經》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鄒若衡哪一流派武者的翻閱之物了,而且《太白陰經》雖然是兵書戰策,但是其內容包羅萬象,並不單單隻有兵法上的東西,亦或者是道家的道教的一些理論學說。

比如《太白陰經》中,有這樣的一段,曰:六國之君,非疏道德而親權勢。權勢用,不得不親;道德廢,不得不疏其理然也。唯聖人能反始複本,以正理國,以奇用兵,以無事理天下正者,名法也。

而後又曰:語曰:“將、相明,國無兵。”舜以幹戚而服有苗,魯以頖宮而來淮夷。以道勝者,帝;以德勝者,王;以謀勝者,伯;以力勝者,強。強兵滅,伯兵絕,帝王之兵前無敵人;主之道,信其然矣。

《太白陰經》中對於論證、遞進的關係使用的非常多,而且不單單是對於國家治理的看法,以及將帥用兵的方式,同時更是提升到了“法”的層次,遵循這個“法”就能夠得到勝利,就能夠千萬年經久不衰。

當然了,作為道教的著作,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比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樣的觀點,但是值得一說的是,雖然是道教的經典之一,但是正本《太白陰經》中所闡述的道理,卻並非是簡簡單單順應自然,遵循大道那麼簡單,書中強調戰爭勝敗決定於人謀而不靠陰陽鬼神;士兵之勇怯取決於刑賞;戰爭的勝利取決於君主的“仁義”以及國家的富強。在論述將帥用兵時,指出要考慮從政治上製勝敵人,團結內部,預有謀劃,選拔各種人材,要利用地形,創造主動有利的態勢。看起來,通讀《太白陰經》或許會感覺到這部兵書實際上他的構成內容的大部分,都是源於前人的著作,經過了整理、論辯、辯證、整合之後,說構成的兵書的大部分整體,但是實際上,想來無論是李笙的《太白陰經》也好亦或者是其他的兵家巨著也罷,其實其核心的內容都是差不多的,隻不過就就是因為所在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