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和地方上的組織是不一樣的,地方上,就算是最高領導不在的話,那麼隻要不是極其特別的問題,一般的在職人員,都是可以照顧、處理的,可是軍隊不同,因為軍隊裏麵的內部體係的問題。
就決定了,一個蘿卜一個坑的現實,多了一個兩個還可以,可是任何職位上要是少了一個兩個人的話,甚至可能導致整個體係上出現問題。因為畢竟這是出於非戰爭的狀態下,軍隊的日常事務偏向行、政方麵。
可如果是在戰場上的話,那麼這一切問題就不存在了,因為再戰場上,如果一個軍官戰死的話,那麼很自然的就會有另外一個人來接替他指揮隊伍;當然了,這樣的前提是必須是在戰場上。而現在的情況自然是不可以的。
可即便是這樣,朱德就這麼在家裏呆了這麼多天,不但沒有人來找他,要求他馬上回到隊伍中去,甚至連一封申斥的文件都沒有。
這就不能不讓人覺得奇怪了。為什麼會這樣那?其實朱德本人也是想不通的,但是可能吃出於他的英雄氣的問題,所以對於這件事他才去的態度是四個字——不聞不問。可是朱德可以不聞不問,而他的手下卻不能如此啊。畢竟軍隊是朱德一手帶出來的,他自己可以因為意氣而不做什麼,可是其他人,不行。
就在這一天,朱德手下的參謀長,就趕到了昆明城,來到了他的家中。
朱德還是依舊待在臥室裏,就在這接見了這名李姓的參謀長。看到參謀長,一來,朱德不由得先是一愣,因為他沒想到李參謀長會到家裏來找自己,不過既然他已經來了,朱德自然還是要笑臉相迎了。畢竟他的“氣”與他手下這些兄弟們沒有關係。
說到這就必須要說一說朱德對於帶兵的態度了。有很多人,他們的帶兵的方式大概就是兩種,而且這兩種方式在地域區別上可以明顯的區分出來。
第一種帶兵的方式,就是皖係、滇係常用的辦法,那就是明確等級地位,軍人與長官之間的關係,然後用軍紀、軍令來約束隊伍,用功獎、罪罰的方式來激勵他們,同時按時關餉,來收攏隊伍中的人心。這是有著南方特點的帶兵方式。
南北方帶兵的差異參謀長對著朱德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他的意思,而朱德見他如此,這才釋然一笑,而後示意他說下去。
參謀長正了正自己的神色,而後又仔細的剛查了一遍門外窗外是不是有另外的“耳朵”,當他確定了沒有人在聽旁風之後,他這才開口將自己的來意說了出來,而也就是他接下來的這句話,使得朱德再這樣的情況下,還毫不猶豫的拉著他就往大營而去。
這些袁克定是知道的,而且其實就是袁世凱也都是很清楚的,雖然袁世凱一開始的時候還是對於這樣的“稱呼”,提出過異議,並且有些時候還會私下裏告訴眾人不可如此,但是沒有辦法“人言可畏”,還有就是其實他們之所以會堅持,實際上也有想要討好袁克定的。
而且實話實說,這樣的稱呼袁克定還是非常受用的,但是對於這樣的稱呼隻能存在私下裏,袁克定還是不滿足的,他希望自己這樣“大太子”的稱呼,可以公諸於世,也已成為大家所有人對他真正的公開稱謂。
還有就是袁克定認為隻要他得到了這個稱謂的合法公開化的話,那麼他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下一任大總統了,而且是那種不會改變同時也不會有人出來競爭的那種。
雖然他是這樣認為的,但是其實實際上,袁克定小看了政、府機構的官、員們的同時,也高看了自己的威望。
大總統的位置雖然號令天下,至高無上,可是,那樣的高權利下,必然是需要忠誠者來構建穩固的基石,其他的條件權且不提,單單這一條,就不是他袁克定擁有的,雖然現在他的身邊,是有一大批的追隨者的。
當然了,這裏麵肯定是擁有一部分的真實忠誠者的,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除了那些被迫追隨他的人之外,其他的要麼就是有著自己的目的的,要麼就是出於間接性討好袁世凱才會這麼做的。
總而言之,無論是德行、功績、威望,這三點,袁克定都沒有任何可能接任下一任的大總統。這些其實他是非常清楚的,要不然他也就不會想要大費周章的,將公天下重新退回到家天下的時代。
袁克定點點頭,而後又要說什麼,不過那個時候,袁世凱卻製止了他,說道:“你不必多說了,無論如何,我不能讓曆史倒退,所以孩子,你的能力如果沒有辦法統掌全局的話,那麼你還是過一個富家翁的生活吧。”
每每想起這些話,袁克定的心裏其實都是對袁世凱感到憤恨的,因為這無異於直接將他成為大總統的念頭,直接消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