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大戰場【三】(2 / 3)

陸建章一一看著這些頭目的名單。

王紹文,生年不詳,名鴻遇。陝西長安人。陝西高等學堂畢業。為人謙恭厚道,扶危濟貧,有俠士風度;學習勤奮,識大體,有主見,時人以張子房比之。民初曾任國民黨秦支部幹事,因言論激烈,被當時同事及上司所不屑,性格詭異,不服管教,不受教化,遂被辭,後歸家教書,期間,曾主持平民會會務。

袁大總統登基之時,為陝西各地革命叛黨人組成四路義軍,中路負責人之一。

吳鵬,生於1880年,字鯤化。陝西淳化人。任俠好義,思想激進,語多慷慨,時人以荊軻、高漸離比之。1911年西安叛亂時投入叛黨,任敢死隊隊長,隨曹印侯馳騁東西戰場。民國成立後,因不滿時局,道服雲遊,後與黨人在西安密議,參加“反袁逐陸”的護法運動,曾參與四路義軍相機舉義計劃的商定……吳佩孚雖然找到了突破的口徑,但是另一邊,據守北洋第三炮兵關陣地,進退兩難的王文華,此時卻要麵對非常尷尬的局麵,如他所想的那樣,在蔡鍔得到了他的訊息之後,認可並且同意了他的想法,但是卻告訴他,如果需要其他護國軍部隊的協同的話,那麼他就自己去聯係就好了,隻要在不影響大局勢的情況下,那麼很多事情就是不需要向他詢問申請的。

這樣的回答看似給了王文華極大的信任,可是實際上這就等同於沒有任何結論的廢話一樣,因為什麼叫做“不影響大局勢的情況下”那?這是一個非常籠統且異常沒有核心的回答,所以雖然看起來,這是蔡鍔對於王文華的信任,可是實際上。

這不過就是蔡鍔的一種推脫的方式罷了,當然了,或許這樣的理解不夠準確,但是絕不會是錯誤的理解,畢竟王文華也是從底層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位置上,所以他對於這樣的事情,還是非常的能夠理解的,擁兵自重,私下勾結,稀釋上峰權力的事情。

是經常出現的,也就是蔡鍔這般的回答,其實要是萬一蔡鍔直接應允他的話,並且給予他所能進到的最大的幫助的話,或許哦那個時候,王文華還真的就不幹輕易的接受那,畢竟,太容易得來的,哪怕是同心同德的情況下,都不會叫人受之安穩的。

說起來,雖然護國軍在武器裝備上占有一定的優勢,可是他們的彈藥儲備上卻是有著不可彌補的劣勢的,所以說起來,即便是曹錕沒有將武器裝備調集到前線來,那麼隻需要對峙一段時間之後,護國軍必然會捉襟見肘,因為他們沒有大量的彈藥儲備,同時他們也沒有很好的後援,至於為什麼沒有非常強力的後援嗎,這件事恐怕要歸結在唐繼堯的身上,不過這一切都不重要了,因為戰爭的總結必然是乙方的戰敗亦或者是長時間的對峙之後的和談,其他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小了,所以說,即便是曹錕沒有將武器裝備調到前線來了,那麼時間一長的話,勝利應該也還是屬於北洋軍的,但是曹錕卻是這麼做了,將武器裝備調集了過來,將前線的北洋軍武裝起來了,所以由此看來,北洋軍的勝算應該是更大的。

但王文華唯一的優勢都被磨平之後,他想要憑借著一些現實的問題去和劉雲峰交流,同時從他的手裏得到援軍的話,那麼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便就是王文華部還存有優勢的情況下,他的想法基本上都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簡單,劉雲峰是直屬於蔡鍔與羅佩金的。

那麼劉雲峰的部下自然也就等同於是直屬於蔡鍔與羅佩金的,所以如果說王文華是滇軍出身的話,或許他還能夠借來兵力,但是可惜,他是黔軍出身,同時又與黔地之前的最高統治者唐繼堯之間私交甚好,所以無論處於何種考慮,相比劉雲峰都不會借兵給他的,或者說是支持他的想法,那種短時間內,快速的,大規模的對零散地的占領方針。

其實也正是因為如此,蔡鍔在京的時候,袁世凱才會對他如此禮遇,而且他這個人怎麼說那,隨機應變的能力很強,說句不好聽的吧,蔡鍔在處理事情上,就好像是一條泥鰍那樣,滑不留手的,再加上他自身的名譽威望與能力,以及蔣百裏、楊度,甚至於包括袁克定這樣的朋友,這樣的同窗的抬舉,所以他在北、京雖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權力,但是也算是如魚得水,至少生活上還是非常不錯的。

而就在袁世凱糾結於到底要為人何人暫時督署雲南事務的時候,蔡鍔再一次展現了他過人的情商,雖然袁世凱現在說,是委任其他人暫時性的督署雲南,但是有誰不知道,這個所謂的“暫時”不過就是一個幌子罷了,現在任何人接替了蔡鍔的位置。

那麼就無異於真正的接受了雲南已經雲南的所有權利,軍政大權必然完全的掌握在那個人的手裏,而且袁世凱其實也早已打算好,一旦他決定了讓什麼人督署雲南的話,那麼一旦蔡鍔在北、京得到了“適合”自己的職位之後,那麼雲南的所有權利,肯定不會再轉接他人之手,任何人暫時的督署雲南,就麼就一定能夠自然而然的成為雲南名正言順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