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章 青色行動【四】(3 / 3)

與此同時他還間接的利用自己的個人影響力與泰晤士報的社會影響力,發動國民對日、俄雙方展開激烈的有政、治性導向的輿論,因為泰晤士報是全國性包含政、治、經濟等國計民生的知名報紙,所以其影響力是可想而知的。

雖然莫理循此人不過就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記者,遠遠達不到影響國際性導向的程度,可是其在泰晤士報上的作為,確實的在實際意義上促使了日俄戰爭的激化與發起,所以國際輿論上也有人稱日俄戰爭為“莫理循的戰爭”。

道:“如果大總統閣下您,真的有恢複帝製,亦或是重蹈覆轍的想法的話,那麼請恕我直言,中國之敗亡,大總統之難,將如約而至。至於這個‘約’字嗎,當然就是您真正登基坐殿的那一天。”

而袁世凱對於莫理循那,也是存在著不同的態度的,比如他對阪西利八郎采用的是威嚴的態度的話,那麼他對莫理循的態度則是更為和藹親切,更類似於朋友的方式,他曾經就對於莫理循此般的勸誡。

有過如此的回答,說:“如果你的國家能夠不在西、藏的問題上選擇罷手,不再想要分、裂我國國土,你莫理循本人能夠在西、藏問題上盡到一個顧問與好友該盡到的責任的話,那麼我想你說的話,會更讓我信服的。”

這就是袁世凱對於莫理循的態度,他雖然不斷的敦促莫理循,告誡他西、藏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的同時,也會明確的表明他個人與莫理循之間的關係,他希望兩個人能夠各自盡到自己不同身份的責任。

作為顧問,莫理循對待西、藏問題上的態度,是不足以稱之為盡心盡力的,他偏袒自己的國家,希望英國可以就此將西、藏從中國的國土上分、裂出去,其實這是無可厚非的,畢竟他還是要為英國的利益著想,可是這樣一來他確實對於顧問這個身份的責任上沒有明麵上的不盡責,可是如果已中國自古以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古老教化來看的話,莫理循作為雇員,卻是有不盡責不忠主的實際的。

但是因為國內的一些事務還有就是各地將軍們的不同意見,以及內閣方麵的權利爭奪,使得袁世凱無暇顧及莫理循這樣的提議,而且說到底袁世凱也是不想去蹚這灘渾水,要是中國參與其中,取勝了尚好,若真是失敗了那?

中國國力以無法承擔再有任何一絲的失敗與賠付,所以袁世凱選擇暫時擱置莫理循的提議,當然了,其實說起來,袁世凱也是對此有所心動的,畢竟如果真的如莫理循所言的話,那麼這正好是中國的一個機會。

可以借此將之前所簽訂的部分不平等條約在國際上宣布作廢!所以說起來袁世凱是暫時擱置,但不如說他是選擇繼續觀望,畢竟世界性質的大規模戰爭,隻要不是結束的那一天,那麼任何國家都可以在任何時候參與到其中的。

蔡廷幹接受到袁世凱的秘密指令後,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莫理循,不單單因為莫理循的身份,還有就是其實他本人私下裏對於莫理循此人的關係,也是較為穩定和諧的,而且莫理循此人曾出任過英國泰晤士報的首席記者。

莫理循一笑,用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對蔡廷幹反駁起來,道:“蔡,這件事我不知道與我有什麼關係,我的身份是貴國政府的雇員,而不是大英帝國的外交使節,所以有關於此類問題,希望你不要再來找我磋商、談判了。”

“我不但沒有得到有關此類的任何授權,同時我的身份是貴國總統府總統政、治顧問,說起來我與你是同事的關係,這一類的問題,不應該與自己的同事相互攀談部隊嗎?還有就是你已經不是第一次因為這件事與我進行長時間的洽談了,我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裏,你可以把工作精力更多的投入到更為能夠幫助貴國政府的工作中去。”

蔡廷幹笑了笑,對莫理循解釋起來,道:“其實莫理循先生與我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有些事還是直接拿到明麵上來講比較好,對於我國現在的國際態勢我相信莫理循先生是清楚的,所以我希望英國方麵可以不要在這個時候,對我國的內政問題再次進行幹預,不然的話,我國方麵有權利也有理由懷疑英國是與日本形成同盟關係的,而且是專門針對於中國所指定的聯盟、同盟關係。”那麼對英國國家的形象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雖然此時的中國並不是世界上的列強之一,但是畢竟數千年的東方大國,在一些事情上,在國際上還有享有發言權的,但是至於其發言的分量,就不能相提並論在一處了。

而且莫理循心裏知道,之所以進來英國方麵對於中國之西、藏問題的幹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