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一次如果袁世凱還是借口身體不適的話,那麼他就可以直接的讓這名醫生來給袁世凱檢查、治療,當然了,即便是袁世凱的病是裝出來的,醫生心知肚明,他也絕不會點破的,而阪西利八郎之所以還帶他過來,其實就是為了增加自己與袁世凱談論的時間,隻要有了時間,那麼他就能更深切的與袁世凱談論二十一條的問題。這樣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袁世凱的機要秘書走進了他的辦公室,對他彙報說:“陛下,阪西顧問來了,想要麵見您,同時他還帶來了一名醫生。說是他看您前幾次身體不適,恐怕您的身體出現什麼問題,特意從日本請來的名醫,為您檢查身體的。”
“哦?”袁世凱搖了搖頭,沉默了片刻後,對這名秘書問道:“他就沒有說些什麼別的嗎?”
“沒有。”袁世凱點點頭,而後又沉默了片刻,隨即對秘書說道:“你去告訴阪西顧問,就說我已經在後房睡下了,說我這幾天身體病症嚴重了許多,已經兩天沒有辦公了,然後你讓他先回去,至於他帶來的那名醫生嗎,你就帶進來,至於阪西顧問嗎,就讓雲台招待他吧。”
袁世凱這麵想著如何應付阪西利八郎,而在護國軍本部城外,此時經過了數日休整的王文華部已經整裝待發,準備向著北洋第三炮兵關陣地進軍,這次,王文華並沒有親自率軍前進,這是因為他的身體出現了問題,王文華不知道為什麼就染上了風寒,而且頗為嚴重,用西醫的話講,此時王文華發燒已經出現了肺炎的先兆。
此人名叫袁祖銘,說起來,這袁祖銘也是劉顯世昔年時的老將了,而且他也是劉顯世所依仗的兩員大將之一,這兩員大將一位是此時護國黔軍的統帥王文華,另一位就是這個袁祖銘了。
說起來,王文華的韜略其實還是比之袁祖銘而不及的,之所以此時王文華掛帥,而不是他袁祖銘,這都是因為王文華的身份與其不同,王文華雖然在黔軍會議時與劉顯世激烈的對抗,要求甚至是逼迫其發兵援助護國軍,但是實際上這都是政、見上的矛盾、分歧罷了,王文華這個人,其實論起來,還是劉顯世的外甥。
所以相比之下,王文華更受劉顯世的重用,而且因為王文華這個人不但韜略深邃,而且善弄文墨,也確實比之袁祖銘更適合當做一路軍馬的統帥,可是這不表示王文華在軍事才能上就比袁祖銘更為精深。
袁祖銘其實這一次他並沒有想要同王文華一同出兵,他曾向劉顯世提議,與王文華分兵兩路,由王文華率軍攻取湘地,而自己則向湖北方麵進軍,爭取搶在護國軍之前,奪下湖北,驅逐陸建章。但是這一提議卻沒有得到劉顯世的應允,劉顯世解釋說,如果黔軍兵分兩路的話,那麼其一是戰線太長,而且勞民傷財,其二也是害怕萬一黔軍分兵兩路的話,其目的表現不明,到時候萬一還未曾與北洋軍交戰,卻和護國軍發生摩擦的話,那就得不償失了,而且說起來,其實這也是劉世顯給自己留的一個後手。
因為雖然他相信王文華,同時也相信袁祖銘,但是說起來,現在因為年紀的關係,所以劉世顯做什麼事的時候,總是喜歡考慮的非常非常多,所以他其實也是害怕,萬一這兩個人分兵兩路,向著不同的方向進攻的話,要是其中一人有了反意,回師直取貴州的話,恐怕另一人根本無法及時來援。
劉世顯對這兩個人的用法,就是讓他們相互掣肘,相互製約,而自己出處在一個公平的位置上,對著兩個人的采用同樣的態度,而後看著他們兩個相互製約,而後保全自己的位置。雖然劉顯世知道,無論是這兩個人誰想要得到貴州之主的位置,肯定都不會為難與他,但是他還是對他們不放心,因為劉顯世還沒有享受夠這個貴州督軍的位置,他還想要得到更多的東西。
但是說起來,其實這也是他劉顯世想的太多了,無論是王文華也好,還是袁祖銘也罷,其實這兩個人都沒有想對他取而代之的想法,畢竟他們兩個能夠今天,也都是完全依靠他劉顯世一手提拔的,而且這兩個人也都是重情重義之輩,所以還是劉顯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王文華見袁祖銘到來,不由得大喜,他忙從床上,拖著自己的病體,坐了起來,而後拉著袁祖銘說道:“鼎卿,軍隊就交給你了,你看我這個樣子是無法率軍前進了,但是戰場之軍機不可耽誤,你且帶兵進軍北洋第三炮兵關陣地,分撥部分兵馬留給我,我一來在這裏休養,二來也好保證你後方安全,到時候,即便是馬繼增兵至,有我拒敵,也不至於是的鼎卿你的部隊遭到夾擊。”
袁祖銘點點頭,對王文華說道:“放心,北洋第三炮兵關陣地就在你我的手裏,你且好好養病,就在這裏等我的捷報;你王果嚴馳騁疆場,可不能被這小小的風寒擊倒啊。你等我的捷報,屆時我在北洋第三炮兵關陣地迎接你這個王大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