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5章 大鬧天宮【八】(2 / 3)

而今日,袁世凱突然這麼一說,不由得就讓他聯想到了袁克定的話,如此想來的話,他這般表現已經足夠收斂的了。

袁世凱說完話,不由得瞟了一眼阪西利八郎果不其然他此時的表情實在是有趣的很,雖然並沒有什麼過大的改變,而恰恰就是那些微小的表情,才叫人發笑,不過這當然不是發笑的時候。

阪西利八郎點了點頭,這一次,他並沒有說話,而袁世凱也不在意,隻是自顧自的發問道:“我聽聞過這樣一句,說‘值此歐洲無暇東顧之際,應利用此千載一遇之好機會,斷然處置支、那。非他日而應在今日實行吞並支、那為最好。’”

“不知道阪西先生能否給我解釋一下,這是什麼意思啊?還有就是我聽說講出這句話的人,好像也是姓阪西的,不知道,這是不是與阪西先生是什麼親友,亦或是,這話就是出於阪西先生之口啊。”

說著,袁世凱把一旁的一份文件扔給了馮國璋,馮國璋接到手裏拆開一看,不由的笑了起來,將這份文件放到了一邊而後自己找了個杯子從袁世凱的酒櫃裏麵選了一瓶自己喜歡的酒斟了一杯後。

坐在沙發上對袁世凱道:“大總統,你又何必理會他們那?現在他們連紫禁城都出不了,提什麼要求,你就當看不見不就好了。”

袁世凱則是搖搖頭,來都馮國璋的對麵坐下後,對他道:“不然。”馮國璋一怔,不由得問道:“為何?”袁世凱一歎,解釋說:“要是放在平時也就罷了,可是現在情況不一樣啊,日本人在關外的地方有大批的軍隊,而且那個地方又是前清的龍興之地,雖然已經破滅了,但是至少其勢力還在啊,要是這個時候他們和日本人……”

袁世凱卻是苦笑了一聲,對馮國璋道:“華甫啊,你常年在南京且不接觸內務問題你不知道啊,你以為張錫鑾真的在東北那片地方坐穩了三省總督軍的位置嗎?”

“難道沒有嗎?老爺子還是有能力的啊。”馮國璋反問了一句,而袁世凱見他這麼一說,卻是搖著頭頗為悔恨的對他道:“你想錯了啊,華甫,張錫鑾雖然有能力可是他太老了,老的已經沒有一點英雄氣,沒有一點膽色、謀略了啊。這還怪我啊,當初就不該讓他去東北,哎!”

為袁世凱正名,當然了,莫理循當時應該是選擇了相信洪述祖的供詞的,不然那的話,後來趙秉鈞要求由一個公正法庭來處理調查且宣判這件事的時候,當他以國際身份邀請莫理循出任臨時組織法庭機構中的一員的時候。

怕是莫理循應該不會以““為了國家的尊嚴和人民的聲譽,在這種時候進行調查是不明智的。”這樣多有些無厘頭樣子的借口以為推托,而也是因為莫理循個人的推托,使得此項調查就此擱筆不前。

以上的例子,不難看出莫理循此人的一些才幹與他對於袁世凱本人的寄予期望值的高低,不過有一點要再次說明一下的,那就是雖然莫理循對於袁世凱存在著較為強烈的個人崇拜,但是這絕不代表他對於袁世凱的任何行為方式和決定都是無條件支持的。

比如最近風行起來的“請願團、籌安會”等,有關於所謂的恢複帝製的風聲,雖然還不能確定這就是袁世凱所造成的,但是對此,莫理循的態度是堅定不移的,他曾直言不諱的以顧問的身份告誡袁世凱。

道:“如果大總統閣下您,真的有恢複帝製,亦或是重蹈覆轍的想法的話,那麼請恕我直言,中國之敗亡,大總統之難,將如約而至。至於這個‘約’字嗎,當然就是您真正登基坐殿的那一天。”

而袁世凱對於莫理循那,也是存在著不同的態度的,比如他對阪西利八郎采用的是威嚴的態度的話,那麼他對莫理循的態度則是更為和藹親切,更類似於朋友的方式,他曾經就對於莫理循此般的勸誡。

有過如此的回答,說:“如果你的國家能夠不在西、藏的問題上選擇罷手,不再想要分、裂我國國土,你莫理循本人能夠在西、藏問題上盡到一個顧問與好友該盡到的責任的話,那麼我想你說的話,會更讓我信服的。”

這就是袁世凱對於莫理循的態度,他雖然不斷的敦促莫理循,告誡他西、藏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的同時,也會明確的表明他個人與莫理循之間的關係,他希望兩個人能夠各自盡到自己不同身份的責任。

作為顧問,莫理循對待西、藏問題上的態度,是不足以稱之為盡心盡力的,他偏袒自己的國家,希望英國可以就此將西、藏從中國的國土上分、裂出去,其實這是無可厚非的,畢竟他還是要為英國的利益著想,可是這樣一來他確實對於顧問這個身份的責任上沒有明麵上的不盡責,可是如果已中國自古以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古老教化來看的話,莫理循作為雇員,卻是有不盡責不忠主的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