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9章 控製權【二】(2 / 3)

是非常尷尬的,因為他比之一般的同級別將官存在獨、立主持權,不隸屬與誰的部下,所以他不可能得到上峰的財政資源,而他那,又沒有實力與其他的軍閥爭奪資源,所以他的日子要是還能過舒服了,那可就是天理不容了。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四川將軍楊森才並沒有與護國軍殊死一戰的打算,因為他知道,此戰無論勝敗,那麼首先可以可定的就是這萬餘部隊首先都成了他的部下,他首先的就擴充了自己的實力。

那麼既然擴充了自己的實力,那為什麼還要去損耗這來之不易的實力那?而且說起來四川將軍楊森其實也知道,這一次雖然袁世凱調動兵馬的聲勢浩大,可是未必就真的能打過三路護國軍。

再加上革、命軍方麵也有不知不覺的重組的意向,或許這一場戰爭真的未必這個戰爭的天平就會一直傾斜在袁世凱這一番,所以想到這裏,四川將軍楊森就不得不去揣度一下,自己到底應該站在哪一方了。

要是站在袁世凱一方的話,那麼袁世凱戰勝還好,可要是袁世凱戰敗那?蔡鍔眾人奪了大權之後,哪還有他四川將軍楊森的好果子吃嗎?而反之同理,所以四川將軍楊森所處的位置真的非常尷尬。

而且論起來,四川將軍楊森自己也說自己倒黴,那就是他怎麼著也想不到,足足八萬人的進攻軍再加上四川等地的數萬守軍,加在一起十幾萬人的戰爭,自己這一個小地方竟然成了第一戰場。

而且剛剛得到了前線的消息,劉國峰的炮團全軍覆沒,護國軍的步兵梯隊正在緩緩前進,逼近己方的陣地,前線駐紮的士兵向他請示應該如何應對,這才是讓四川將軍楊森最為頭疼的。

因為他自己還無法揣度出到底應該站在哪一方,而且之前的炮擊戰說起來真的要論出一二三的話,自己無論麵對哪一方都還有一個解釋緩和的餘地,可是步兵方陣的進攻那就表示這二百米的距離之內。

雙方需要短兵相接,這樣一來的話,傷亡比例不但大大的加重了,而且要是自己一個不好,站錯了隊伍,日後哪一方取得了勝利,向他追究其白刃戰時的問題的話,他絕對是百口莫辯的。

想及此處,四川將軍楊森不由得歎息了一聲,他決定采取一種比較隱意但是卻能夠保全自己的作戰方式。四川將軍楊森當下下令道:“即命令我部全部官兵,展開陣型與敵接戰,同時屬令全部將、校、尉官及全部作戰指揮人員,以‘且戰且退,誘敵深入’八字為一切作戰核心。此命令,即刻執行!”

雖然看起來,四川將軍楊森的命令是出於對護國軍進行全麵殲滅的角度製定的,但是實際上這不過就是四川將軍楊森的權宜之計,因為什麼叫做且戰且退,誘敵深入?怎麼戰、怎麼退,怎麼誘敵,又該深入到一個什麼樣的縱深?

這一切,四川將軍楊森都沒有做出一個要求,所以這樣的命令雖然看起來是對於護國軍的針對行為,但是實際上四川將軍楊森這不過就是給自己同樣的也是用來搪塞袁世凱等人的一個借口。

這樣一來的話,他這樣所謂的“且戰且退”,當退到他的防區邊緣的時候,那麼他直接的撤出防區也好,亦或者是將自己的部隊從防區友鄰位置迂回到前線的話,都是說得通的。

因為四川將軍楊森已經打定了不會全力一戰,那麼他撤出自己的防區可以以“兵合一處”作為借口,而他重新將部隊迂回到前線的話,也可以借口托詞為“前後夾擊”,這樣一來的話,就能夠公開的解釋他的避戰態度。

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那對於他袁世凱的打擊可就太大了,而馮國璋此時雖然沒有表示站在自己的一方,而且還同五省將軍聯名宣布獨、立,可是實際上這一切不過都是馮國璋造勢的招數而已。

而他沒有揮兵而上,這才是馮國璋真正的態度,所以對於馮國璋這個人袁世凱還是非常感謝的,而且他也知道,馮國璋反對的並不是他,而是他現在所要恢複的封建帝製國體,而他與馮國璋之間的個人情感還是存在的。

而馮國璋那,對於袁世凱這樣的熱情,也並沒有多說什麼,但是雖然此時看不到馮國璋的神情,但是可以相信的就是他此時語氣中透露出來的感激與慰藉還是非常明顯的,一番寒暄之後,馮國璋說出了自己這一通電的核心。

馮國璋對袁世凱道:“慰亭,其實我給你打這個電話就是想和你說一說,看一看現在的形式吧,我真的不想看到你成為眾矢之的,落得一個千古罵名的那一天,我,哎,慰亭啊,我與芝泉真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