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增得到了前方的報告之後,不由得連忙下達軍令,命令部隊即刻全速前進,追擊袁祖銘部,務必將其牽製在護國軍第二分部境內。以此來保證吳佩孚部能夠依照計劃進駐護國軍第一分部。三個團的北洋軍在接到了戰令之後,即刻加快了行軍的速度,全速追擊袁祖銘部,但是沒想到的是,當他們才剛剛進入到護國軍第二分部境地之後,就遭到了袁祖銘部之前埋伏好用於墊後的護國軍的猛烈阻擊。
這又是一場規模小但是質量高的戰鬥,護國軍墊後的兩個連全部犧牲,但是他們也對北洋軍造成了嚴重的傷亡,三個團的北洋軍雖然沒有傷害到元氣,但是短時間之內想要追上袁祖銘這是不肯的了。
雖然這隻能算是一次不是戰鬥的戰鬥,但是正是這樣的戰鬥,使得袁祖銘知道了,吳佩孚部的戰鬥實力絕對遠超其他的北洋軍各部。為什麼這麼說那,其實很簡單,有時候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不單單非得要兩軍交戰才能夠看得出來,其實一支軍隊的紀律、速度、裝備等等都能夠看的出一支軍隊的戰鬥實力。
袁祖銘雖然擊退了吳佩孚的前部,可也正是這樣,才使得他這一次清楚的知道自己恐怕是遇到勁敵了,而且這個勁敵絕不是馬繼增所能比擬的。所以這一次輪到了他袁祖銘擺開了一麵如臨大敵的態勢,他把本部的所有重武器擊中了起來,全部安排在吳佩孚部的進攻方向上,而且又趁著此時的間隙,將一部分的手榴彈通過繩子的串聯,組成了簡易的懸掛雷區,布置在自己的防禦後方,他希望以此來阻擋馬繼增部的三個團。
袁祖銘自己也端著槍,匍匐在戰壕裏,通過望遠鏡不斷地向吳佩孚進兵的位置觀瞧,看起來這一次他是沒有了昔時攻取北洋第三炮兵關陣地時的從容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臨近傍晚時分,終於吳佩孚的大部隊趕到了,而且吳佩孚的部隊根本就沒有進行集結,便直接的向著袁祖銘的陣地展開了攻擊。
其實吳佩孚一開始的時候並不知曉袁祖銘陣地的位置,可是因為其前部騎兵與袁祖銘部接火,從而得知了袁祖銘部的布置防區,而吳佩孚在得到了這個消息之後,果斷下令,命令全軍火速趕到袁祖銘部的防區,對其展開攻擊,同時命令自己的後隊士兵,迂回輾轉,爭取在自己大部隊正麵與袁祖銘展開攻擊之後,襲擾袁祖銘陣地的側翼部隊,與此同時,吳佩孚還將自己的炮兵全部部署在了護國軍第一分部到護國軍第二分部通道兩盤的山地中,他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出於他對自己手下第六旅官兵的自信。
但是說起來,他們彼此之間還是存在矛盾的,而且他們彼此之間相互猜忌,不相信彼此,不願意損耗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這些兵力他們實在是不願意損失,因為現在這個年景下,趨勢說起來這些將領們都是有所盟會有所依靠的,可是實際上他們很清楚,什麼人都是無法完全依附的,隻有自己的拳頭大,才能說了算,才能保全自己的同時,爭奪更多的利益。那麼如何成為拳頭大的那個人那?很簡單,也非常明了,那就是充斥自己的軍隊,隻有自己手下的兵多了,裝備好了,戰鬥力越來越強了,能夠威懾他人了,能夠使得中、央權利中心的那些勳爵、元老們掌權者們重視自己了,拉攏自己了,依仗自己了,那麼自己的拳頭也就大了,而且這樣的話,大起來的話,也絕不是一個拳頭的問題,而是整個人,就會從一個瘦骨如柴的癆病鬼從而變成一個坐擁八方的大胖子。
也隻有那樣的大胖子才能在這樣的年景下保護自己,保護自己所希望的,奪得自己所需求的,搶下自己所喜愛的,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現實!現在的年景下,若非如此的話,不單單是這些將領,即便就是一盒普通人,要是沒法使得自己能夠強大起來的話,那麼他所要麵臨的就是一個非常難以堅持下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