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有一點真的很叫人疑惑,那就是鄒若衡我從他的棋勢上看的出,他真的是一個懂棋的人,而且也算的上是一個高手了,而且還多次的讓我後悔不該之前你讓了半子給他,可是沒有辦法啊,他的一切的招式都做得太過明顯了,而且後手不足,以至於他一開始的攻擊迅猛,但是到了後期,也就是現在的時候,他的局勢開始了下滑,一麵倒的向著我這一方撲來的勝利,還帶了他的幾乎是最後的幾顆子,至於棋局上其餘的那些白子,隻不過都是一些蝦兵蟹將罷了。
而且我看著眼前的棋局我知道即便是現在鄒若衡想要重新將我的大龍打壓下來,估計百手之內是不可能的了,可是我現在想要贏他,也不過就是三五手就能夠做到的了可是正當我想要對他說些什麼的時候,沒想到眼前這個“待敗之將”竟然率先對我開口了。
其實實際上馮國璋的這一番言論有趣的很,因為這一番看似無所謂的言論中,實際上包含了多種的立場區分與戰爭核心意義的定位。其一,就是馮國璋認定這一場護國運動實際上是屬於政、府內部的戰爭,也就是說,這一場戰爭的核心意義實際上是出於政、見的不同,與國家的整體體製沒有關係。
這樣一來的話,也就是直接的將革、命軍啊以及一些民間的社團、幫會,摘了出去這樣一來的話,政、府或者是說袁世凱要麵對的壓力就會減少不少,其二,馮國璋的態度很明確,護國軍的討伐他會采取中立的態度,可是一旦有其他的武裝力量加入進來的話,那麼他就會采取雷霆手段對其進行殘酷鎮壓,這就等同於馮國璋間接的,甚至是可以說是直接的給袁軍方麵提供了幫助,減少他們的壓力就等於支援了他們的武裝。
可是雖然是這樣的情況,但是從深角度來講,馮國璋這樣做其實也是有著一定的好處的,當然了,這個好處肯定是對於護國軍來說沒有好處,但是確實對於國家有著不可替代的好處的,那就是馮國璋這樣的舉動直接的減少了有可能新出現的新軍閥,亦或者可以稱之為民間武裝力量代表。
說起來,唐繼堯也是個野心家不假,他原本就是一個不甘於人下的家夥,不然的話,當年他也不會離開雲南去到貴州發展自己了,而且說起來,唐繼堯這個人比之蔡鍔更有著一些人際交往上的方式,或者說他比蔡鍔更懂得如何的“拉幫結夥”他這一次打算秘密聯係馮國璋,恐怕絕不會是隻有表麵上的那些因故,肯定還有一點其他的意義。
當然了,唐繼堯還未有所行動,那麼他到底是想要如何的,就沒有人知道,可是有一點可以明確的就是,此時唐繼堯做的這些事,蔡鍔是不知道的,而且不但是蔡鍔不知道,就連李烈鈞也都是不清楚的。
如果王文華隻是得到了這兩部兵馬的支援其實也不能夠算得上穩健,其一是護國軍第一分部、北洋第三炮兵關陣地、護國軍本部三個地方戰線對於僅僅隻有一個支隊兵力的王文華來說,實在是太長了,而且這三個地方成直線型,如果其中有一處被敵人偷襲占領的話,那麼整個軍隊的戰線將被階段,自己的縱深優勢也將蕩然無存,而且現在袁祖銘部占領的護國軍第一分部之地,不是久持之地,吳佩孚部虎視眈眈,而且王文華很清楚,曹錕絕不會任由袁祖銘部就這麼在護國軍第一分部休養生息的。
所以現在王文華如果能夠得到兩部的支援的話,那麼他所必須要做到的,能夠保證他這一部以及袁祖銘一部不會被全殲的首要,就是他必須在盡可能斷的時間之內攻占沅州及其附近各地,當然了,這是非常大的作戰計劃,肯定不能幾天之內就能夠攻取下那麼多的地方,但是對於王文華來講,現在他需要的就是得到了兩軍的支援之後,穩固後方的同時,將後方的防衛任務暫時的交給熊其勳,然後自己率領軍隊,與袁祖銘合兵一處,接連的攻克洪江、靖縣、通道、綏寧等地,而後在這些地方上麵建立屯兵的基礎設施,布置防禦攻勢,從而徹底的穩固湘西大局,支援蔡鍔以及即將進軍的李烈鈞部,從而得到護國軍的最終勝利。
這一切,袁祖銘都不知道,遭到了偷襲之後,袁祖銘的一切指揮都是出自他的第一反應,隻不過要說的就是,袁祖銘也是有運氣的人,要是他沒有在護國軍第一分部找到偷襲之後,決然的選擇放棄護國軍第一分部,退守枯山的話,那麼當馬繼增部抵達之後,他說要麵對的肯定就是全殲的下場,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說他這樣的行為,就能夠保證軍隊不會被全殲,必將馬繼增部尚未抵達,無可預知馬繼增這一次派遣了多少部隊來攻擊他們,而且說起來,最讓袁祖銘沒有想到的就是,這一次的反攻竟然會來的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