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劉浪不會再費神去造了。
就直接買,買現成的,買這個時代最優秀的班級火力輕機槍和衝鋒槍。這個世界上,用錢能解決的,都不是大問題。
財大氣粗揮舞著鈔票的劉團座將目光投向了西方,經曆過一次世界大戰洗禮擁有更強工業實力的西方諸國在武器設計上一直站在這個星球的巔峰。
雖然戰爭還未開始,但熟知這段曆史的劉浪太清楚這個時空中已經列裝諸國的大部分輕武器的優劣。獨立團已經提前研發出來的G4機槍無疑是這個時代最牛叉的機槍,沒有之一。
可惜,如果沒有第三帝國的後勤能力,G4不是誰都敢用的。就像光頭大佬,知道了火力誇張的G4,先是口水隻滴,但知道它的子彈消耗之後,立馬變了臉色再也不提這款槍了。
一分鍾100發的射速固然凶猛,可是,就連第三帝國的機槍手也從未敢扣動著扳機兩秒不鬆手,那兩秒鍾就是近四十發子彈沒了。
一個步兵班十四人,正副班長須攜帶手槍衝鋒槍及子彈無法提供物資援助,一名軍士精準射手需要攜帶自身足夠的彈藥,機槍手要抗重達十來斤的機槍,副射手最多也隻能攜彈500發,其餘七名步兵除去個人裝備以外每人也最多隻能攜彈00發,留00發自用,能提供給機槍組的,也就700發,100發子彈,對於射速100發每分的G4來,再怎麼省著打,也會在戰鬥半時後就成為一堆廢鐵。而激烈的戰鬥中,位於前線的步兵班很少能在一次戰鬥中獲得再次補給彈藥的機會。
所以,劉浪隻能忍痛再次放棄G4做為班級輕機槍的選擇,他將目光投向中國的北方,戰鬥民族現在的主力班用輕機槍捷格加廖夫輕機槍,也就是俗稱的DP,共和國五六輕機槍的原型。
從197年就開始裝備紅色北極熊戰鬥部隊的DP輕機槍雖並不算二戰中表現最傑出的輕機槍,槍體連槍架帶上彈盤高達11公斤的重量甚至本身質量也不是太好讓其餘各國部隊根本看不上,但做為上千萬紅色戰鬥部隊裝備高達70萬挺的機槍,其有效射程800米最大射程000米甚至能當防空機槍的特性卻是直追G4,47發的大容量彈盤更是獨步絕大部分以0發、0發彈匣為主的西方諸國主力輕機槍,理論射速600發每分的射速絕對是秒殺中日兩方現在用的大正十一年輕機槍和捷克造ZB-6的,800米的有效射程劉浪甚至覺得可以給這種機槍加上瞄準鏡當連發式狙擊槍來使用。
而且,其整個機槍結構非常簡單,整槍不過65個零件,極容易改造仿製。劉浪決定就采購這種機槍做為獨立團的班用主力機槍。隻是機槍射手以後要吃點兒虧,要扛著去掉三腳架和彈盤依舊高達9公斤重的機槍行軍了,副射手帶著500發彈藥和公斤重的三腳架和彈盤負重也不。
衝鋒槍,劉浪的選擇更讓人想不到,他沒有選第三帝國現在裝備部隊的P4,也就是國軍裝備最多的“花機關”。P4的性能其實不錯,彈匣容量發,全槍重44公斤,射速500發每分,射程近00米,中國軍隊大量引進一來時因為和第三帝國打的火熱,二來也因為該槍的確性能優異。
可劉浪知道,還有種衝鋒槍,比P4更強,雖然它現在還聲名不顯,但等到年後和紅色北極熊在冬季的冰雪地戰鬥中,這種衝鋒槍讓信心滿滿的戰鬥民族吃足了苦頭,從而重新認識到衝鋒槍在戰爭中的作用,不僅在衝鋒槍的研製生產投入巨大精力,更在後來對第三帝國的作戰中把衝鋒槍的戰術使用發揮到了極致。
著名的“坦克騎士”戰術,在每輛坦克“掛著”五六個裝備衝鋒槍的士兵,數十上百輛坦克向第三帝國陣地發起進攻,暴露在敵火力下的步兵雖然傷亡慘重,但當坦克突破敵陣之後,幸存的士兵端起他們的衝鋒槍掃射的時候,那就是第三帝國士兵的噩夢了,射速高達500發每分,彈鼓卻是高達71發子彈的波波沙衝鋒槍給戰鬥民族的士兵們提供了充足的子彈。
而如果不是那把名叫芬蘭191衝鋒槍在蘇芬戰爭中狠狠的給了戰鬥民族一個教訓,二戰最著名的衝鋒槍之一“波波沙”可不會掛上71發的彈鼓,因為那個,本來是屬於芬蘭索米衝鋒槍的專利。
沒錯,以捷克6衝鋒槍為原型設計製造並於191年定型開始裝備芬蘭軍隊的芬蘭索米191衝鋒槍最強的,不是高達00到00米的有效射程,也不是900發每分的高射速,亦不是整個二戰中衝鋒槍中最高的射擊精度,而是他最強供彈方式71發彈鼓,甚至比DP輕機槍還要大的彈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