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滿載而歸(1 / 2)

掌櫃的肉好其實是指隋朝立國後鑄造發行的隋五銖錢,也稱為開皇五銖。錢文五銖二字篆書,筆畫精整,邊緣較寬,錢背肉好均有廓。

肉好本意是指圓形玉器和錢幣的邊和孔,因為隋五銖鑄幣精良,因此百姓多稱為肉好。

早年間,朝廷是隻許開皇五銖流通的,各關卡市坊都放了樣錢,若查驗比對錢幣與樣錢不符,便要毀壞為銅。

不過近年來錢荒越來越嚴重,大業子便在揚州增加了許多鑄錢爐鑄造錢幣,因為用料減少,又多摻了錫鉛於是錢幣發白。

過去的開皇五銖一枚銅錢重量確實是五銖,而且含銅高,但現在的一枚銅錢實際上隻有三銖多重,且含銅少。以前千錢重四斤三兩,而現在千錢隻重三斤還不到。

在民間,百姓商人們當然更願意用開皇五銖,可大業年鑄的錢也不得拒收,百姓商人無奈之下,最終市場上便出現了兩種價格。

肉好與白錢的兌換比便是二比三。

“都換成肉好。”秦瓊拿過掌櫃遞過來的兩枚銅錢看了幾眼,然後道,“都要肉好,別給用我白錢摻雜。”

“爺請放心,店百年信譽,一是一。”

羅鋒接過兩枚銅錢觀察了片刻,兩枚錢幣樣式上都是一樣的,比如都是外圓內方,都寫了五銖二字,但細看又還是有不少差別的。

肉好的輪廓邊緣更寬,錢幣也更厚,銅錢的顏色呈紅色,因為主要材料是紫銅,錢幣含銅量達七成,夾鉛兩成,一枚重五銖。

而大業子揚州鑄的錢幣雖然也叫開皇五銖,可實際上一錢才重三銖多,且顏色發白,含銅量大大減少。

一貫肉好一千枚,四斤三兩,比白錢重的多。

據秦朝統一下後,統一貨幣,錢幣是用半兩錢,一枚重半兩。後來到了漢朝,錢幣越鑄越輕,最後鑄五銖錢。南北朝時,貨幣混亂,隋統一下後,便鑄開皇五銖,同時嚴禁私鑄和其它舊幣使用。

“掌櫃的,現在黃金和銅錢是怎麼換的?”

羅鋒手裏有縣令千金送的一些金葉子,這些金葉子雖然值錢,可用起來卻不方便,所以他打算幹脆就在這裏兌換成銅錢。

“換肉好還是白錢?”掌櫃照例問。

肉好的信用高,在民間市場極受歡迎,不過白錢也是官方貨幣,商家不得拒收。羅鋒想了想,“換成白錢吧,不過得是揚州鑄的大業白錢,掌櫃的可不能糊弄我,拿其它的私鑄白錢或舊白錢給我。”

白錢也有幾種,真正允許流通的是朝廷鑄的揚州五銖,而市麵上還有不少各朝的舊錢以及不法商人私鑄的五銖錢流通,不過這種錢成色更差,往往更不值錢,許多奸商就把這些成色差的白錢混雜交易給百姓,讓百姓吃虧。

“怎麼可能呢。”

金葉子掌櫃的看過後,表示成色很不錯,願意以十二貫揚州五銖錢換一兩的價格兌換。

“兌肉好是一兩兌八千的,沒占你便宜的。”

稱量後金葉子大約是三兩,於是便可換三十六貫揚州五銖。

三萬六千枚揚州五銖,重量超過百斤。

“幸好你是換白錢,要是都換肉好,我這裏一時都拿不出這麼多肉好來換的。”掌櫃的一邊安排夥計搬錢過來清點,一麵道。

官府早有規定,民間商民用錢,十貫以下的交易任百姓自由,但超過十貫以上的交易,就得用絹布,主要還是因為銅錢太少了。

三叔還叫九他們過來一起幫忙點錢,羅鋒一看那麼大一堆的銅錢,一枚枚點到什麼時候去?

“點一串就好,點好後稱量,然後每串稱一下,隻要重量一樣就行,這樣總不會錯的,若是重量輕了,那就叫掌櫃的補給我們就行。”

掌櫃的笑著稱讚羅鋒聰明,一邊保證,“隨你們點隨你們稱,絕不會有少一文錢的。”

秦瓊卻連稱都沒稱,早把自己換來的二十貫肉好裝進了褡褳之中。

“其實你沒必要把金葉子換成白錢。”他勸羅鋒,金葉子換白錢,哪個金店都願意換,但白錢想換金葉子卻難的。

“這點錢我也存不住的,反正要用,還是換成白錢更方便用些。”羅鋒倒不怎麼在意,他又不是地主老財,一點錢還要摳摳索索的全挖個窖存起來。

羅三叔他們卻很認真的清點稱量,每一串都要稱一遍,要一點點對不起來,都要爭個半,最後掌櫃的無奈每串都送兩文錢才讓他們滿意。

羅鋒拿著掌櫃的附送的七十二文銅錢,有些無奈的笑笑,倒不是三叔他們氣,隻是大家習慣了過苦日子,沒誰是大手大腳的人。

“我請大家吃飯吧,前麵有個館子,我們正好吃頓飯,然後再買點幹糧。”

“要的要的。”三叔看著那把銅錢,覺得自己是有功的,於是也就安然的答應了羅鋒請客的提議。

“你們不換點錢嗎?”

“不換,換甚呀,反正這些絹布拿回去也可以用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