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現今五六十歲的中國人,大都當過知青。

知青共有多少人?有人做過統計,約三千萬!

他們曾經激情四射、豪情滿懷,仿效雄鷹飛向遠方,胸懷遠大的誌向和夢想,但日轉星移,黑白更替,起伏跌宕的命運,讓他們飽嚐了生活的苦辣酸辛。十年風雨,當他們像鴿子一樣陸續飛回城裏的時候,有的折斷了翅膀,有的脫落了羽毛;有的創傷累累,有的步履艱難;但他們沒有喪失挑戰生活的勇氣,沒有泯滅實現人生價值的夢想!

這些人,見多識廣,你騙不了他們;受過大罪,你也嚇不退他們;經過大風大浪,你更難不倒他們!他們富有激情、更有創造性!不迷信權威,絕對自信,並具有超強的適應性和生存能力,就是擺地攤、拉三輪,也絕對神采飛揚,與眾不同!

這些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世界各國難找類似的群體,可謂獨領風騷!就是在中國,我相信,今後也不會再有這麼可愛可憐、可悲可歎、可惜可敬、可歌可泣的一代人了!

現在,這些人老了。也許,他們沒有積攢多少財富,但他們的精神一定富有!他們沒有什麼傳奇的故事,但經曆絕對曲折艱難!

有機會,和他們聊聊,聽聽他們的故事,你一定不會失望!

作為知青的一員,我感到自豪和驕傲;回首青春無憾意!因為,我們沒有出賣尊嚴,我們沒有放棄追求!我們沒有冷卻周身的熱血,盡管在那寒氣逼人的年代!

本書描寫的就是當年北京知青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生活的故事。

從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七年,這十年是一個青年成長的過程,也是當時許多十六七歲的年輕人走出學校、上山下鄉又重新走回課堂的曲折曆程。在這段人們已經熟知但漸漸忘卻的曆史章節裏,我們掃去畫卷的塵土,翻開個人命運的篇章,把目光投向北京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生活小區。在那裏,有一群性格迥異的年輕人。他們有的是藝術家的後代,有的是革命幹部的子女,也有知識分子的孩子和工農子弟;在他們中間,有“紅衛兵”,也有“流氓”和“逍遙派”,他們沿著各自的軌跡生活,彼此不斷碰撞、摩擦甚至攻擊,直至有一天,一趟列車把他們全都拉到東北邊疆,送進冰天雪地之中。

廣袤的沃土、綿延的大山和神秘的原始森林,讓他們感到新鮮、興奮;艱苦的生活、繁重的工作以及神聖的職責,又給他們開啟了宣泄激情的閘門;他們在廣闊天地盡情釋放著自己的生命能量,也展示著各自的性格光彩;盡管他們很年輕,但經受的考驗以及壓力和打擊,都非比尋常。在嚴酷的外部環境下,他們是否頹唐、是否消沉、能否執著地走向自己選定的人生目標?這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嚴峻的考驗。歲月風霜,令他們傷痕累累;長途跋涉,讓他們滿肩風塵!但他們最終不甘沉淪,不願平庸,不肯放棄夢想和追求,通過艱辛的自我救贖,才戰勝了那個年代!

一代知青,似有寫不完的故事,說不完的話題……

作者

二○一○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