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來,古代世界,熱火器起個震攝作用就行,最好還是以冷冰器為主,不能改變曆史太多。
所以喬安隻留下兩架大炮!
其他的槍支手榴彈之類的,還是留給能直接上手的戰場時空。
最要緊的是,目前這個地方最需要的,不是武器,也不是糧食,而是人。
是能夠換防的新人!
是能夠接力這些老兵,繼續堅守在大唐國門的將士!
可惜,以當前大唐的國力,估計還做不到。
因為如果大唐派兵至此,就意味著會和吐蕃正麵對上,如今內患未平,大唐皇帝是不可能會想要在這個時侯,再多一個國家當敵人的。
再加上此地距離大唐實在遙遠,安史之亂後,所有大唐皇帝,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延續國祚,又哪裏有精力能顧得上去將其收回。
他們都很清楚,以大唐當前的國力,是沒有辦法再像當初太宗皇帝那樣派兵震攝西域。
喬安也明白。
所以她也沒有提。
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因為大唐自顧不瑕,隨時都在有可能亡國的隱患之中。
喬安將李二陛下、高宗陛下以及憲宗陛下所購買的糧食全都投放到了當下時空的龜茲城中。
有糧食,有兵器,最起碼,在未來半年,他們都不會缺糧,半年之後,新一茬糧食便會收割。
雖然沒辦法做到讓他們返回故鄉,但好在,不用每天吃馬匹鎧甲了。
至於則天女皇、玄宗陛下以及小太宗李忱所購買的商品。
被喬安改換地址,投放到了唐肅宗繼位初期,安史之亂爆發時,張巡所堅守的睢陽保衛戰之中。
因為在這一場戰爭中,張巡所率領的睢陽軍隊,以不到一萬人的數量,對抗的是十三萬人的進攻隊伍。
他們以強大的力量,堅守睢陽十個月,為大唐平定安史之亂,創造了反擊的有利條件。
他們的武器並不精良,睢陽城中也早已斷糧。
可即便如此,他們同樣不曾後退!
每一位士兵都帶著必死的心在堅守城池,甚至於為了保衛睢陽,在糧食全部斷絕的情況之下,食人充饑。
三萬睢陽百姓,充當軍糧。
極為慘烈。
而這一切的主因,至少有一半要歸結於唐玄宗的無能昏庸之上。
所以,用他的錢財來為睢陽城購買糧食和武器,喬安幹得一點都不虧心!
睢陽城中。
此時全城已斷糧兩天!
在煮完最後一匹戰馬之後,張巡紅著眼睛,提刀走進了府門後宅。
城中斷糧,而城不可失。
唯今之際,隻剩下一個辦法。
張巡看著眼前已經瘦弱到無力流淚的愛妾,眸子中閃過一絲不忍。
可再一想到,城外還有數萬大軍在攻城,一旦城失,安軍必然會借此立足,控製運河,切斷唐軍糧道。
到那時,整個大唐都將再無反擊之力!
事關社稷存亡,他沒有其他選擇。
身為主帥,無論用任何辦法,都必須要堅守城池,不能讓敵軍前進一步。
所以,他需要身先士卒,做一個榜樣!
唯有如此,才能振奮軍心,讓大家再堅守一段時間,他們抵抗的時間越長,對於大唐戰機扭轉,就越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