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之後,據喬姑娘所說,皆為亂世天下,如何能產生聖人?

可見必然是在他這一朝!

既是聖人,哪怕是半個,也當為君王功績!

就是不知,這半個聖人,指的究竟是誰?

而張居正則在直播間中淡淡回道:“喬姑娘過譽了,老夫如何能與心學大家相提並論!”

海瑞也在直播間中現身:弟子愚昧,不及聖人之萬一!

萬朝中的所有人:……..

這王陽明居然真的是聖人?

不是,他憑什麼?

孔穎達有些不敢置信。

難道這位後世學子,竟真的做到了先聖之標準不成?

喬安的聲音繼續傳來:

“關於大家的問題,我稍後回答。”

“大家質疑為何王陽明能被後世尊稱為聖人,那必然是有其原因的。”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三者齊全,可堪稱之為聖人!”

“我們先來說立德,立德兩個字很好理解,樹立高尚的品德,成為道德楷模,或者是設立一個崇高的理想,一生為之而奮鬥。”

“大家小時侯都有幻想過,將來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給自己設立一個目標。”

“比如有的人長大想要保家衛國,成為大將軍,或者是參加科舉,為官一方,造福百姓!”

“但王陽明就很特別。”

“他認為人生第一等重要之事,不是考科舉,也不是當將軍,而是做聖賢!”

“聖賢是什麼人呢?”

“聖賢是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聖者通達萬物,是懂得順自然之理趨,遵自然之道而行的人,是已達到人類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能成為聖賢的人,一定是少之又少,精之又精,正常人誰會把做聖賢當成自己的人生目標?”

“像孔子那樣的人,更是千年隻出現一個!”

“可是,王陽明做到了。”

“他不止把做聖賢設為自己的崇高理想,還一步一步地朝著這個目標在前行。”

“他一直在研究學習,如何才能成為聖賢?”

“老師告訴他,習聖人之所學,可至聖人之路,如果你想成為聖賢,除卻要熟讀孔孟,還要研究程朱。”

“這其中,程朱理學中的核心,格物致知,更是極為重要。”

“為此,王陽明不僅熟讀了所有關於朱熹的著作,還親身研究,什麼叫作格物致知?”

朱熹聽到這裏,撫著短須笑道:“聖賢之路,自當從理學中去深研,儒子可教矣!”

喬安的聲音繼續傳來:

“格物致知,大概就是通過探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或智慧。”

“正所謂,一草一木,皆涵至理,這理在何處,自然是格出來的。”

“於是王陽明便盯上了自家後院裏的竹子。”

朱熹:…….

萬朝中的所有人:…….

“恰同學少年,咱們一塊去格竹,王陽明和好友一起在自家後院裏格竹,想要看看能格出什麼樣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