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比姐姐小兩歲,初中畢業後,在家耍了一兩年,楊義延送他到鎮上拜師父學會維修自行車。小夥子有男子漢的剛性,肯動腦筋,也舍得吃苦,技術到家。他很尊敬姐夫,姐姐對他說過,姐夫做完事,喜歡看古書,讀書時,自修過美術理論。他和姐姐不同,他看不懂古書,但他認為古書裏有學問。很多高中生畢業後或者耍半年至一年就出去打工,姐夫卻在農村養兔子致富,走出新路子。地裏沒出成績,那是誰也無法解決的問題,怨不得他。
“峰哥,還剩幾隻兔子?”
“還剩七八隻,過一段時間就生崽了。”
“高伯伯很喜歡喝酒?”
“不光喜歡,還很貪杯。提起他就心煩。”
“我們爸爸好,可以喝酒,也可以不喝酒,喝酒不貪杯,喝多了也不發酒瘋。”他和老爸開玩笑“爸爸,是不是內功深厚?好久教教我?”
“莫亂講些。”楊義延佯怒著對兒子說。
“楊林,有空到我們家耍。”
“想來耍,就是莫得時間。”
“你修自行車生意好不好?”
“逢場(四川人把逢集稱為逢場。)天人多,生意就好,冷場(不逢集)生意淡。我開始學修摩托了。修摩托車來錢,估計將來幾十年內,摩托車都不會被淘汰。把電焊、氧焊學會。”
高峰建議:“學會修汽車,那個來錢,不會淘汰。”
“學會修汽車是好;還莫得機會。”
高峰知道,不是一兩天就能學會修汽車,學修汽車會遇到書本知識,恐怕楊林難對付。看了汽車駕駛室,誰都知道它不簡單。楊義延估計了時間,叫兒子去鎮上買菜。楊林應著,說峰哥,你坐著耍,我買菜去了。他去推自行車。高峰說不買菜了,隨便弄點。楊林一邊行動一邊說不買啥子,敏捷地跨上自行車,腳下用力,自行車滑出老遠。他身子前傾,雙腳不停地蹬著腳踏,一兩分鍾就沒影了。高峰說騎自行車是快。楊義延聽了,笑笑。
手指挨著杯子,茶水不燙了,他端起杯子,慢慢啜了小口。茶水進入胃部,茶味沿著神經到了大腦,讓他如入世外桃源,置身仙境,超脫紅塵。他聽說過茶道,沒想過接觸茶道,不知如何品味茶水才能接近茶道。兩家相距不遠,都在鎮上買茶,買的茶葉卻不同。
陸學軍逗著外孫女,楊槐圍著房子轉了一圈。出嫁後,她回過幾次娘家,麵對姑娘時的故居,總覺看不夠。陸學軍吩咐女兒煮飯。聽著母親吩咐,她有說不出的舒服。她問母親煮啥子飯?母親說煮幹飯,她樂嗬嗬地去灶房生火煮飯。
高峰問嶽父,你們這邊地好不好種?嶽父說都還可以。這邊有近五百平方的堰塘,常年不缺水,農作物的成長有了保障。高峰說我們那邊缺水,收成比不上你們這邊。少數不要水的作物收成還是不錯。楊義延聽著,說你們那邊是不行。
楊林回來了。高峰說不曉得是哪個發明的自行車?出門用它很方便,又便宜。楊義延說曉得是哪個?看楊林騎攏了,高峰忙上去接他。楊林大聲說峰哥你坐著耍。他把自行車架好,取出肉和蔬菜、啤酒,提著進了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