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權責發生製原則。
權責發生製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貴發生製為基礎。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權責發生製的本質就是以“權利”和“責任”的轉移與否作為會計確認和會計報告的標準,權責發生製的標準貫穿於各個會計要素的確認與報告中,又以收入和費用的確認和報告最為典型。
與權責發生製相對稱的是收付實現製,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依據。國內外企業會計核算一般都遵循權責發生製的原則,很少采用收付實現製的標準。
9.配比原則。
配比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收入與費用的恰當配比才能正確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在會計核算中配比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根據收入與費用之間的因果關係配比,比如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的配比,在實踐中又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與收入的配比,前者直接分配,後者間接分配;另一種是收入與費用按照時間配比,比如一定時期的期間費用與當期收入之間的配比。某一會計期間的收入與費用進行相抵後就是當期的營業利潤。營業利潤是企業經營績效的最小體現。
10.曆史成本原則。
曆史成本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各項財產如果發生減值,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除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製度另有規定者外,銀行證券業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麵價值。會計核算中堅持曆史成本原則有其積極作用,曆史成本是實際發生的成本,容易獲得,便於核查,比較客觀和可靠。不過在物價變動的條件下,曆史成本可能會歪曲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的真實信息,與遵循市場規則的評估結果不一致。
值得指出的是,在堅持曆史成本原則的同時,各項財產如果發生減值,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銀行證券業會計製度》要求“銀行證券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於每年年度終了時對各項資產進行檢查,根據謹慎性的要求,合理地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一般情況下,銀行證券業需要對以下資產項目計提減值準備:短期投資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淮備;各項貸款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長期投資計提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不是否定曆史成本原則,而是謹慎性原則的運用,是對曆史成本原則的修正與完善。
11.謹慎性原則。
謹慎性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的會計核算,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也不得少計負債或費用。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就是謹慎性原則在合計核算中的具體運用。謹慎性原則要求會計人員隻有在“相當確定”的條件下才能確認資產和收益;但是,在“相當可能”的條件下就應該確認負債和費用,堅持謹慎性原則可以保證企業報送的會計信息中所反映的所有者權益和淨收益的質量。需要指出的是企業應該合理運用謹慎性原則,不得以謹慎性原則為借口,隨意設置秘密準備,否則就是對謹慎性原則的濫用。
12.劃分收五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原則。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即凡支出的效益僅與本會計年度相關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與幾個會計年度相關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的效益隻在本期發揮作用;資本性支出的效益可以在連續幾期發揮作用。在會計核算中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就是要求銀行證券業在確認支出時要正確確定各項支出的性質,按收益性支出計入利潤表,作為當期損益反映,以便正確地計算企業當期的經營成果;將資本性支出計入資產負債表,作為資產反映,以便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
13.重要性原則。
重要性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的會計核算中,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做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的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至於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