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炳祺少將在桂林保衛戰中,為一三一師參謀長。在戰爭的間歇,他每天都堅持寫日記,他的《1944年桂林戰役日記》成為這場保衛戰的珍貴資料。
他在11月1日的日記中寫道,守衛屏風山一帶的是一三一師三九一團,當天黃昏,天下著小雨,日軍向屏風山陣地猛攻,守軍頑強抗擊,日軍留下一百多具屍體後,退走了。
然而,過了不久,日軍又組織進攻,守軍頑強抗擊。這一夜,步槍聲、機槍聲、炮聲、地雷爆炸聲,一直響到了天亮。天亮後,由於不利進攻,日軍才撤兵了。屏風山前,到處是日軍的屍體,堆積如山。
日軍撤走後,有一些戰士翻越了障礙物,翻檢日軍的屍體,從日軍屍體上撿出了大量的鋼盔、槍彈和手榴彈,而且,每個日軍的身上還裝著一麵小太陽旗,大概這是日軍激勵的一種方式。
桂調元和駱首瞻說,那時候的桂軍裝備很差,都戴著布帽子,而日軍的鋼盔剛好派上了用場。
日軍撤走後,戰士們還在陣地前發現了牛車。原來頭天晚上,狡猾的敵人偽裝成老百姓,趕著牛車,拉著偽裝後的火炮,想通過桂軍防線,然後炮轟城內陣地。日軍沒有想到,戰前,桂軍已經動員所有不參戰百姓全部撤離桂林,又怎麼會有牛車冒著槍林彈雨要進入城裏?所以,桂軍一看到牛車,就知道是日軍偽裝,一發炮彈過去,日軍丟下牛車,倉皇逃遁。
這一天,一三一師晝夜激戰,而一七○師防守的陣地隻有零星日軍。但是,一七○師不能支援一三一師,因為,人數占據絕對優勢的日軍,誰也說不上來會什麼時候突然出現在一七○師防守的西門和南門。兩個師防守著偌大的桂林城,捉襟見肘,兵力遠遠不足。
當時日軍自東向西攻來,他們的作戰部署是:佯攻南北,先取江東,後渡漓江,然後直插獨秀峰,將守軍分為南北兩段,各個擊破。西門不予攻打,敗軍自會逃往西麵,而在桃花江西埋伏重兵,即可全殲守城桂軍。
所以,當東麵和北麵、南麵相繼發現敵軍時,而西線暫無戰事。
11月2日,日軍繼續向三九一團駐守的屏風山和貓兒山進攻,戰鬥處於膠著狀態。三九一團團部駐紮在七星岩,團部與屏風山方麵的聯絡也已經中斷,電話線被日軍飛機炸斷。與團部失去聯係的士兵們仍然堅守屏風山和貓兒山,沒有後退一步。
當時,堅守屏風山和貓兒山的有兩個步兵連和一個重機槍排,人數三百有餘。
是夜,日軍組織敢死隊,偷襲屏風山,並爬上了屏風山山頂,但是,桂軍戰士們迅速切斷了日軍敢死隊與後續部隊的聯絡通道,致使爬上屏風山的小股日軍成為孤立之敵,隻敢據險堅守,不敢俯衝接應。桂林戰士們也懶得再理會他們,讓這股彈盡糧絕的日軍在空無一人的山頂上忍饑受寒吧。
山下的日軍此後發動了數十次衝鋒,均被屏風山的桂軍打退。
堅守屏風山的桂軍一直堅持到了11月4日夜晚,陣地才失守了。300餘人,隻有20人趁著天黑摸到了漓江西岸,其餘的全部壯烈犧牲。而現在,這300餘人連姓名也沒有留下一個。郭炳祺少將稱他們為“無名英雄”。
11月5日淩晨,摸回漓江西岸的這20名勇士們,通過城內守軍的火力點,為了避免引起誤傷,他們大聲用廣西方言喊話,守城士兵就將他們帶到了一三一師師部,闞維雍師長和郭炳祺參謀長看到這些滿身血汙的勇士,眼淚都流下來了。
20名勇士中,有一些是重機槍排的,他們說,從戰鬥開始的第一天,因為重機槍連續不斷地發射,槍管都被打紅了,稍微冷卻後,繼續使用,致使重機槍報廢,無法修理。沒有了重機槍,戰士們就手持步槍對準日軍射擊。後來,步槍子彈也沒有了,戰士們就用手榴彈砸;沒有了手榴彈,戰士就與蜂擁而上的日軍拚刺刀,刺刀都挑彎了,才打退了日軍;再後來,日軍又發起進攻,戰士們就用石頭砸,用削尖的木棍捅,就是依靠這樣原始的武器,還打退了日軍多次進攻。整整幾天來,戰士們打退了敵人一波又一波的進攻,人數也越來越少。而日軍的死亡人數,大大超過守軍。就在昨天夜晚,已經好幾天沒有睡覺的戰士們實在太困了,就背靠背躺在地上,半夜時分,日軍又摸上了山崗,一陣廝殺後,隻剩下了他們20個人,他們就悄悄渡過漓江,來到一三一師師部歸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