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天,桂林城裏,無處不激戰,無處不廝殺,槍炮聲,呐喊聲,震天動地,自晝達暮,自暮達晝。
老兵們說,一對一比拚,日本人不是桂軍士兵的對手。
老兵們還說,日本人害怕啊,他們躲在陣地後不敢出來,日軍軍官手持指揮刀頂著士兵的脊梁骨,逼著他們衝鋒。
這種情景,幸存老兵們都看到了。
七星岩丟失後,漓江以東所有陣地都失守了。日軍開始渡江。
去過桂林的人都能看到,漓江很狹窄,江麵也隻有幾十米,不能阻擋日軍的進攻。但是,漓江成為了桂軍阻擋日軍的最後一道屏障。
日軍乘著快艇和竹筏開始渡江,桂軍和民團士兵趴在西岸阻擊。桂軍士兵的槍法很好,而桂軍裏的神槍手更是彈無虛發,專門打劃船的日軍。後來,日軍不得不把船上的死屍摞起來,阻擋桂軍神槍手的子彈。
駱首瞻說,當時如果有炮就好了,竹筏和快艇就是最好的目標,炮彈打過去,日本人想躲都沒有地方。可惜,這時候炮彈已經用完了。
駱首瞻還說,桂林保衛戰中,炮兵發現有很多炮彈是臭彈,打出去後沒有爆炸,頂多也就是把屋頂打穿了,炮兵們覺得很奇怪,就拆開來,發現裏麵是沙子。
駱首瞻直到現在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在烽火連天的保衛戰中,會有那麼多的臭彈?他說,可能是有人在忌妒桂軍的戰功,暗害桂軍。但我想,也有可能是奸商做了手腳,用沙子代替炸藥。
沒有了炮彈,用步槍是無法抵擋日軍瘋狂的強渡,有幾艘快艇駛到了西岸,日軍的機槍架在岸邊,掩護日軍向前衝鋒。後麵,更多的日軍架著竹排和快艇衝來,漓江江麵上,是密密麻麻像螞蟻一樣的日軍。
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漓江上遊駛來了幾十艘竹筏。那時候正逢連陰雨,漓江河水上漲,流速加快,竹筏像離弦之箭一樣向日軍的快艇和竹排撞來,竹筏上,是手持大刀長矛和土槍的民團士兵,有的衣衫襤褸,有的光著上身。在東岸掩護渡河的日軍炮兵急忙掉轉炮口,一發發炮彈落在民團士兵的竹筏上,竹筏變成了碎片,飛上了天,民團士兵們落在了水中,水麵變成了紅色,然而,那些受傷的民團士兵還在手持刀槍,向日軍的快艇遊來。東岸的日軍機槍對著河麵射擊,民團士兵們的屍體漂上水麵。
日軍剛剛喘口氣,漓江上遊駛來了更多的竹筏,竹筏上是更多的民團戰士,他們揮舞著刀槍,大聲呐喊著。日軍東岸的炮火和機槍不得不全部用來阻擊這些英勇的民團戰士。趁此機會,西岸的桂軍組織了一次次反擊,將衝上西岸的日軍又趕回了漓江。
桂林城的老人們說,那一天,漓江水麵上都是死屍,有中國人的,也有日本人的,江水都變成了粘稠的血液,流不動了,死屍也不動了,日本人的竹排和快艇劃不過去,就又退回了東岸。桂軍和日軍隔著漓江河水互相射擊。
日本資料中記載,這天強渡漓江的日軍有兩個大隊,活著的僅有300人。
這天,1 700名日軍的屍體和更多的民團戰士的遺體漂滿了漓江。民團戰士,沒有一個人留下姓名。
這天是1944年11月8日。
守衛漓江西岸、阻擊日軍的是一三一師三九三團。
郭炳祺少將的日記比較詳細記載了三九三團防守漓江的情景。
三九三團沿江布防,兵力嚴重不足,日軍在還沒有攻占七星岩時,就用重炮轟擊,用飛機轟炸桂軍西岸的沿江防線,還派出小股特種部隊偷偷滲入,想要摧毀西岸陣地,以便大隊日軍搶渡漓江。
三九三團將日軍特種部隊全部殲滅。
大隊日軍開始搶渡漓江時,三九三團因為沒有炮火支援,傷亡慘重。團長陳村請求師部支援。師部無兵可派,所能做的,隻是讓三九三團固守防線,戰至一兵一卒也不能撤離。
其實,三九三團的戰士們從桂林保衛戰打響的那天起,一直在浴血抵抗。
兩天後,三九三團漓江西岸的陣地全部被日軍摧毀,接著,日軍施放煙幕彈,趁著濃煙又強行渡江,桂軍猛烈阻擊,日軍傷亡慘重,無力再組織進攻。然而,有兩百名日軍竄上了西岸,依托燒毀的房屋與守衛的桂軍激戰。東岸的日軍又鼓噪渡河。一三一師派遣師直屬特務連全部進入陣地,肅清這股頑敵,而師部所有人也全副武裝,準備戰鬥。
日軍無法強渡漓江,又想從中正橋通過。中正橋,就是一三一師補充營營長蒙世恩犧牲的那個地方。
三九三團不得不從有限的兵力中抽出一部分,由北向南反攻中正橋,一七○師副師長巢威率領另一隊戰士,從南向北反攻,中正橋橋頭堡失而複得。
黃昏時分,由於中正橋是那時候連接桂林東西兩麵唯一的一座橋梁,日軍派重兵繼續搶奪,桂軍頑強抵抗,橋頭堡陣地又被丟失。
夜半,退出橋頭陣地的桂軍顧不上休息,立即組織敢死隊,每個人身上纏滿了手榴彈,每人一杆衝鋒槍,再次反擊,又將橋頭堡陣地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