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劍[②](1 / 2)

十四、

越國百姓都知道,他們進獻給吳國的美人西施,是妲己轉世,有禍國殃民之相。更有術士算出這個美人有破越之命,此女不除,越國危矣。幸虧越王英明賢能,不為女色所惑,一杯毒酒了去此女性命,實在是國家之福。

也有人感歎紅顏薄命。

越從此國富民強,漸成霸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為,越王當初殺西施的決策,再英明不過。

十五、

楚地。

範蠡看著漸漸遠去的女子背影,指甲深深刺入掌心。

那天她要入宮見勾踐,他斷然拒絕,對她說大王已經預備了毒酒,對她已動殺機。

他還說,勾踐這人不能共富貴,他願帶她一起逃離越國,遠走高飛。

鄭旦把劍對準了自己,說若不許她入宮,就死在他麵前。

他隻得應允了她。

而再見到她,她卻已經倒在越王懷裏。

她其實沒有死,她喝下的是越王的迷藥。

隻要天下人認為她香消玉殞,就已足夠。

臨行之前,勾踐看著他的眼睛說道,你要好好待她。

原來,他對修明的情意,王是知道的。

當初在苧蘿村第一眼看到那水邊舞劍的女子,他還以為是洛神現身,驚訝地讚美著,好俊的功夫,好美的人。

他說的全是她,並非西施。

當初對西施的約定,也不過是虛與委蛇的伎倆,世上哪個男人願意把心愛之人拱手送人?況且是如此危機重重的敵方。

越王讓他帶她走,離開越國,隱姓埋名,走得越遠越好。

他們來到楚,鄭旦執拗地要與他分道揚鑣。

她說,這一切,本應是夷光得到的。

而她不要。

範蠡看著鄭旦遠去的倔強背影,連挽留的借口也如骨鯁在喉,說不出口。

那日破吳,他遠遠地看到鄭旦孤身奮戰於千軍之中,那一身朱紅,幾乎點燃了半邊天空。

他和隨從一路衝撞過去,在她自盡的前一刻,手緊緊握住那寶劍的鋒芒,他的血滴在她鮮紅的衣裙上,更添豔麗。

她就那樣力竭地癱軟在他懷中,她的一身朱紅,深深鐫刻在他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後來,範蠡來到魯國,定居於陶。

他自稱陶朱公。

很多人都不了解為何要在陶後加個不相幹的朱字。

隻有他知道,那團火般的朱紅,一直燃燒在他心裏。

十六、

越王終成霸業。

範蠡帶著昏迷的鄭旦離開的時候,勾踐靜靜地看著他們的馬車離開。

他賞賜給他滿車珠寶,憑借這些資財和他的謀略,範蠡必能富甲一方,趨吉避凶,逍遙自在。

她是他的劍,是他最鋒利的一把雙刃劍,能砍殺敵人,亦能傷害自己。

他不能留她在身邊,麵對她,他就會軟弱得滿腔柔情,忘卻了複仇的大業。

而送走她之後,他才發覺,那劍早已生在他的心裏,每當心裏生出些許空隙的時候,每當他想起她的時刻,那劍就會深深插入心裏,引得他胸口一陣陣疼,痛徹心扉。

為了讓自己忘卻這痛,他隻能加倍忙於政務,廢寢忘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