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常常會使用一些錯誤的用詞,這些錯誤的用詞,往往會導致一些錯誤的看法,而錯誤的看法必然導致錯誤的結果。
正像一本暢銷書中提到的,失敗者有失敗的思維方式,表現為如下幾點:
第一,將“喜歡”誤解為“應該”。
比如說某一個員工喜歡某一個崗位,他喜歡得不得了,但是始終沒有能夠坐到那個崗位上去。他就開始說:“領導不喜歡我,領導不信任我。”好像那個崗位天生就應該屬於他似的。
我們說一個人要出類拔萃,要出人頭地,必須先過三關,即信任關、能力關和使命關,具備了這樣的基礎,你才可能被上司賞識,得到領導的提拔。
你喜歡的,未必就是你應該要做的,你真正要做的事情,是把你的本職工作做好。當你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之後,還要問問你自己還有什麼應該做的事情,當你在本職工作做好的基礎上,把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好了,把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也做好了的時候,你就已經具備了出人頭地的條件了,隻有到這個時候你才可能被提拔和重用。一個能夠真正得到賞識和重用的人,一定懂得什麼是他自己應該做的,什麼是必須做的。如果把“喜歡”誤解為“應該”,一旦得不到的時候,就會嚴重影響自己的心情,繼而影響自己的工作。
第二,將“暫時沒有找到方法”誤解為“不可能”。
過去我們經常說水不能夠倒流,但是自從抽水機發明以後,水倒流了;過去我們經常說人不可以上天,但是從飛機發明之後,人上天了;過去我們經常說人在太空中不能行走,但是我們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上天之後,人真的在太空中行走了。因此,在我們還沒有找到方法的時候,不要自己給自己設限,認為不可能。我們將暫時沒有找到方法誤解為不可能,就會給自己下一個定論,說這件事情已經絕對不可能,絕對不會有改變結果的可能了。
第三,將“很難”誤解為“沒有辦法”。
“很難”和“沒有辦法”不是一回事。在工作與生活中,你很難做到麵麵俱到,你很難每一次都準時,但並不是說我們就沒有辦法了。比如說,有些人在工作中,總會有很多事情做不完,結果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明天的工作改到後天,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然後認為自己工作能力有限,沒有辦法按時完成。其實,未必就沒有辦法,事情做不完,很多時候是你沒有做好安排,要麼就是被一些緊急的事情纏住了手腳,隻要分清輕重緩急,合理有序地安排時間,並嚴格按照計劃行事,就一定可以做得到。
第四,將“暫未成功”誤解為“失敗”。
有的時候,有的事情與我們自己理想中的結果有一些差異,或者與我們想象的目標有一段距離,有些人就會說自己是失敗了。我們說事實上不是那麼回事,暫時沒有成功,並不代表著失敗。成功總是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經過了這個階段才能到達下一個階段,最終才能獲得成功。
第五,將“可能”誤解為“一定”。
有的事情偶爾發生了,有的人就會說這個事情是一定的,比如說你有可能被提拔和重用,但未必就是一定會被重用。有的人在工作中得到領導的兩次表揚,就認為自己可能要被提拔,久而久之就會誤解為自己一定會被提拔,可日後當他做了第三件好事,領導卻沒有提拔他,也沒有表揚他的時候,他心裏就會開始變得不愉快。實際上,那隻是我們的誤解,領導的表揚隻是一種激勵的方式,不代表什麼暗示性的內容。所以我們說,往往是錯誤的用詞,導致了錯誤的看法。
第六,將“我生氣”誤解為“他使我生氣”。
生氣不生氣,關鍵看自己,看你自己怎樣看待問題。“我”是一切的根源,事物本身並不能夠決定我們的想法。有的時候你生氣了,別人未必就是主謀,頂多是個導火索,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你自己對待事情的心態和想法。比如說在工作中,你由於得不到提攜,由於客戶不買我們的產品,得不到客戶的信任,就開始生氣了,認為上司跟你做對,客戶罪大惡極,事實上,不是那麼回事。上司有上司的考量,客戶有客戶的觀念,如果你在工作中表現得出類拔萃,如果你的產品物美價廉,上司自然有提拔你的道理,客戶也不會對你拒之門外。他們之所以沒有那麼做,問題還是在你自己,是你自己工作不夠努力,沒有做出業績來,是你自己推銷技巧不好,沒有把產品的利益點說清楚,你自己沒做好,怎麼能反過來怪他們呢?
第七,將“到目前為止”誤解為“永遠如此”。
有些人到目前為止,沒有被提攜,沒有被重用,或者到目前為止,一個產品都沒有銷售出去,他就給自己下定義說:“我沒有做這個的命,我不是幹這一行的料,我永遠命該如此。”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沒有人生下來就注定做什麼,注定怎麼樣,所有的成功都是靠後天的努力得來的。即便是一時沒有成功,也應該堅持下去,因為放棄努力,就等於放棄成功的機會。
第八,將“有些”誤解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