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那是一場壯麗的人生跋涉,也是一場艱難得無法想象的生命之旅。他一路豪情壯誌,一路風霜雪雨,硬是把一個個近乎空想的夙願,變成了一個個活生生的現實,他也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擊與成功的喜悅。44年後,他終於實現了《一生的誌願》中的106個願望……
他就是上個世紀著名的探險家約翰?戈達德。
當有人驚訝地追問他是憑借著怎樣的力量,讓他把那許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了腳下,讓他把那麼多的絆腳石都當作了登攀的基石時,他微笑著如此回答:“很簡單,我隻是讓心靈先到達那裏,隨後,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來,就隻需沿著心靈的召喚前進好了。”
“讓心靈先到達那裏”,約翰?戈達德道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哲理——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夠最終領略美妙風景的,必然是那些強烈渴望登臨並為之不懈跋涉的追尋者。是心靈的渴望,開闊了求索的視野;是心靈的飛翔,催動了奮進的腳步;是心靈的富有,孕育了生命的奇跡……一句話,欲創造人生的輝煌,需首先讓心靈輝煌起來。
如此,請我們記住一位並不著名的詩人著名的詩句:“目光無法抵達的遠方,我們擁有心靈。”
誰拉你走向了平庸
/馬德/
有這樣一個試驗:
一個長跑運動員參加一個五人小組的比賽,賽前教練對他說,據我了解,其他四人實力並不如你。結果,這個運動員輕鬆地跑了個第一名。後來,教練又讓他參加了另外一個10人小組的比賽,教練把其他人平時的成績拿給他看,他發現別人的成績並不如自己,他又輕鬆跑了個第一名。再後來,這個運動員又參加了20人小組的比賽,教練說,你隻要戰勝其中的一個人,你就會勝利。結果,比賽中,他緊跟著教練說的那個運動員,並在最後衝刺時,又取得了第一名。
後來,換一個地方。賽前,關於其他運動員的情況,教練並沒和他溝通過。在五人小組的比賽中,他勉強拿了一個第一名;後來在10人小組的比賽中,他滑到了第2名;20人的比賽中,他僅僅拿了一個第5名。
而實際的情況是,各個組的其他參賽運動員與第一次的水平完全相同。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自己上學的故事來了。
在小學的時候,自己是班裏的佼佼者,覺得第一非自己莫屬。升到了初中之後,人多了,覺得自己能考前10名就不錯,於是一旦考到了前10名,便沾沾自喜。高中之後,目標定得更低,即便考試稍有出入,也會安慰自己道:高手這麼多,已經不錯了。就這樣,一步步從優秀走向了平庸。
是的,生活中,不會永遠有人告訴我們,競爭對手的實力和能力。於是麵對著周圍越來越多的人,我們開始茫然不知所措,或者妄自菲薄,主動地把自己“安排”到一個較低的位置上。這也許是前進的路上,許多人都要走的一條路。
一個著名的企業經營家曾經說過,一個優秀的人才,他的自信力恒久不衰。是啊,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缺乏自信力,不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會淋漓盡致地施展出來。即便自己曾經是一塊金子,缺乏自信心,也會讓自己黯然褪色為一塊鐵,甚至墮落為一粒沙子,長久地淹沒在沙土裏,不被外人發現。
我們原本是優秀的。隻不過,是我們缺乏自信力的內心,一步一步把我們從優秀的高地上拉下來,一直拉到了平庸的位置上。平庸,是人生的一場災難,也是人生的悲劇。隻是,更多的時候,是我們自己,為自己導演了這場災難和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