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選擇評估方法。培訓評估按時間可以采取即時評估、中期評估和長期評估。即時評估是在培訓結束後進行的評估,而中期評估和長期評估則是受訓員工返回工作一段時間後的評估。對不同層次的評估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對第一層評估可采用問卷、評估調查表的方法;對第二層的評估可采用關鍵人物法、筆試、技能操作等;對第三層的評估可采用績效考核法,即測量受訓前後行為上的變化,也可采用比較評價法,即測量參加培訓與未參加培訓員工間的差別。對第四層的評估可采用收益評價法,計算出培訓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收益,還可以通過考察事故率、生產率、士氣等來衡量。
第三,收集、分析評估原始資料。原始資料的收集、分析是培訓評估的重要環節。一般來說,第一層的評估收集培訓評估調查表,第二層的評估收集筆試試卷及現場操作考核結果,第三、四層次的評估收集員工滿意度、員工流動率、顧客滿意度、生產率、設備完好率、財務利潤和產品下線PPM值等。數據收集後,調動數據庫中的數據,與原始數據進行對比,從而得出評估結論。
3.評估總結階段。
第一,確定培訓評估報告。評估報告主要有三個組成部分:一是培訓項目概況,包括項目投入、時間、參加人員及主要內容等;二是受訓員工的培訓結果,包括合格人數,不合格人員及不合格原因分析,另外還應提出不合格者處置建議,對不合格員工應進行再培訓,如果仍不合格者,應實施轉崗或是解聘;三是培訓項目的評估結果及處置:效果好的項目可保留,沒有效果的項目應取消,對於有缺陷的項目要進行改進。
第二,跟蹤反饋。培訓報告確定後,要及時在企業內進行傳遞和溝通。一些企業往往忽略了這點而造成培訓評估與實際工作脫節。培訓評估報告應傳遞到如下人員:一是受訓員工,使他們了解培訓的效果,以便在工作中進一步學習和改進;二是受訓員工的直接領導;三是培訓主管,他們負責著培訓項目的管理,並擁有員工人事聘用建議權;四是組織管理層,他們可以決定培訓項目的未來。培訓評估報告傳遞後,重要的是采取相應的糾偏措施並不斷跟蹤。培訓主管可以根據培訓效果調整培訓項目,對於員工反應好、收效好的項目可以保留;對於沒有效果的項目可以撤銷;對於某些部分不夠有效的項目可以進行重新設計和調整;對於某些領域欠缺的項目可以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