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發起大的戰爭,這些斥候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正因為對於斥候十分看重,胡文昭也堅信一點,那就是斥候作為全軍極為重要的職務,擔任斥候的這些士卒們本身也清楚他們的使命和責任,所以,若真是碰到了什麼情況的話,他們一定會想方設法把消息帶回來。
若是遲遲沒有回來的話,隻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一是他們不小心被敵人給抓了,可能被殺掉,也可能被俘虜,總之這樣的下場極為慘烈,一般都不會太好。
二是他們遭遇上了某種不可抗力,比如在外遭遇了暴雨和風雪這些事情,回來的路上被迫中斷,這樣的話,斥候們也沒辦法第一時間將消息傳回來,隻能先隱藏起來,保證自己的安全。
等到什麼時候有機會了,再回來傳遞消息。
除了這兩種情況的話,胡文昭實在是想不到有什麼事情能讓那些斥候兩日都不曾歸來。
當然,他還想到了一種解釋。
“莫不是,這些劍南軍的斥候就是一群鳥人,隻是一群烏合之眾。若真是這般的話,那他們回不來倒不是什麼問題,說不定在半路上被人偷襲死了也有可能.”
雖然這樣想,可胡文昭還是不願意相信。
劍南軍怎麼說也是唐軍的二線部隊,雖然沒辦法用於爭戰天下,可劍南軍的士卒們也沒那麼差,其中有不少士卒還是很厲害的,即便是補充到唐軍的一線隊伍。
比如羽林軍和宣威軍之中,都是一樣可以的。
隻不過考慮到劍南軍的整體實力,這些厲害的少數士卒都被安排成為了劍南軍的軍官,由他們留守在軍中帶領那些實力不夠的新卒們。
這樣一來的話,新卒們的實力也能夠有機會提高。
那些斥候既然是劍南軍之中的精銳,想來放在唐軍隊伍中也不算太差,至少跟秦軍比起來的話,也絕對是一等一的。
這樣的士卒,會那麼容易在外麵掛掉嗎?況且沒回來的不是一兩個,而是多達五六人。
五六人同時遭遇災害的情況有多大?
這個不好說,可就是因為這樣的不確定性,讓胡文昭對於這一切依然保持著懷疑態度。
清晨過去,中午到來,胡文昭連飯都沒吃上一口,一直站在城頭上等待可能出現的敵人。
此舉也讓那些士卒們愈發質疑。
此前表示聽命的遊騎將軍雷齊,此時已經開始私下裏聯絡忠於自己的士卒們,若是今天傍晚時分還是沒有任何情況的話,雷齊會帶領這些士卒們一起,直接發動兵變,將胡文昭給拿下。
這可不是要犯上作亂,而是要終結胡文昭的權力,因為他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這個錯誤的決定導致了眾人連續五日的煎熬。
“弟兄們,都給我記住了,若是傍晚時分城外還是沒有動靜的話,汝等就跟著我一起,到時候我將胡文昭那廝給騙下來,汝等到時候一哄而上將他捉住便好。”
“這樣的家夥吾等不能處理,到時候交給皇上,恐怕說不定還會是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