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它們拚死一戰,非得耗費全國之力來滅掉唐軍的話,那才是唐軍真正要麵臨的考驗。
畢竟遼國這樣的龐然大物底蘊還是很足夠的,他們而今可戰之兵不下二十萬,即便其中真正能戰的隻有十萬精銳,也不是唐軍那麼容易能夠解決的。
因此,趙飛揚決定把主攻方向放開遼國,不僅自己親自進入洛陽準備還擊遼國,還要同時做出另一手部署。
“傳令到大唐艦隊,告訴薛舉,朕要他配合大軍一起行動。”
趙飛揚將命令寫在了一封書信上,讓傳令兵速去將此事告知薛舉。書信中所寫的,也是讓薛舉帶領大唐艦隊進入遼東,從遼東一帶攻占遼國領土。
事實上,在大唐艦隊建成之後,趙飛揚就一直在訓練海軍陸戰隊。
這些人可都是由虎賁營的退役軍官們親自訓練出來的,整個大唐艦隊一共訓練出了八千海軍陸戰隊士卒。
這些人的存在,雖然無法成為決定性力量,卻是一支戰鬥力相當強悍的尖兵,若是讓他們進入遼地的話,一旦在遼地站穩腳跟,就可以馬上擋住遼國的後路。
到時候唐軍從河北之地一路進攻遼國上京,遼國即便準備撤離,也不可能再往遼東撤去。
因為那個時候,遼國的遼東一帶已經被大唐艦隊的人給拿下,若是他們折身回去的話,一定會遭遇到大唐艦隊的阻擊。
趙飛揚早就已經派北衙司在遼東打探清楚,遼東那裏的局勢可不算太好,遼國為了占領那些地方殺掉了許多部族,如果唐軍在那裏可以將這些人集合起來的話,一定能夠借助這些人的幫助徹底堵住遼軍。
畢竟,誰都清楚,憑這些部族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向遼軍複仇的,但是有唐軍加入的話則是不一樣,唐軍的戰鬥力極為強悍,即便隻是八千人的隊伍,也絕對頂得上遼軍的兩萬部隊。
況且隻要唐軍不斷勝利,對方恐怕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集結起大軍,隻要遼軍不斷敗退,唐軍就會迅速拿下遼國的城池和領土。
這樣一來,遼國到時候退無可退,除非朝著突厥人所在的方向逃去,可是以唐軍的強勢和遼人與突厥人的恩怨,突厥人恐怕不一定會選擇幫助遼人,甚至,殺掉遼人來跟唐軍邀功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構思了一下戰場上的局勢走向,趙飛揚就下達了調集大軍的命令,各支軍隊也終於開始行動起來。
皇家工匠局更是把庫存裏的彈藥都全部拿出,直接派遣部隊運送到前線。
趙飛揚還大軍正式前往遼國之前,給自己的皇後蕭秀凝寫去了一封書信,書信之中除了對蕭秀凝的叮囑外,還要求蕭秀凝務必要保護好她自己和太子趙驁。
“凝兒,此番朕前去遼國,定會跟遼國決出勝負。大軍征戰在外,朕無暇顧及國內之事,所以這些事情暫且全部由你來處置。”
“朕出征期間,需要你處理好金陵城內外的軍務,切記,塘州雖然是我大唐腹地,卻仍有一定的危機,凝兒你可是從軍務中出來的,朕相信這些事情交到你的手中一定會處理好的。”
“還有,驁兒現在已經不小了,此番乃我大唐之災禍,可以趁機帶著驁兒,讓他學習一下如何處理這些政務!我們的孩兒,日後可是要做帝王的,長於深宮之中可不行,必須要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兒才可以。”
不僅送去書信,趙飛揚還直接下達了一道聖旨送到內閣去,聖旨的內容倒是簡單,卻令群臣們感到十分詫異。
“朕出外征戰期間,由太子趙驁暫代監國,但有任何事物,由太子趙驁及皇後和內閣一同商議處置。”
在聖旨的最後,趙飛揚罕見地還多出了一句命令,“凡朕在外征戰有任何不測,太子趙驁便是我大唐新帝,諸文武百官需得像服從朕一般聽從他的命令,若有不從者,殺無赦。”
皇帝在外征戰下達這樣的命令並不奇怪,可這還是趙飛揚第一次下達這樣的命令,因此,當這一道聖旨到達金陵城的時候,深感戰事棘手的皇後蕭秀凝直接換上了久違的戎裝。
不僅如此,還親自坐鎮金陵城,防止任何宵小之輩騷擾京師。
“皇上,凝兒能做的隻有這些了!此番征戰還望皇上一切順利,若是戰事不順的話,若是皇上有任何不測,凝兒也絕對不會苟且偷生的。”
太子趙驁得知前方的戰事後,知道這一次對於大唐而言是極大的挑戰,如今的他年齡雖然還不大,卻也知道此戰極為凶險,於是從這一刻開始,便已然做好了心理準備。
“父親,您放心吧!若是您得勝歸來,孩兒出城三十裏迎接您。若是你不幸遭遇任何變故,孩兒保證會建立起一個更加強盛的帝國,總有一日會滅掉這些國家來替你報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