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局中局(1 / 2)

這一年春天,汴梁城裏發生了兩起驚天動地的大案子。兩起案子還發生在與皇宮僅一牆之隔的禦街。

禦街是條繁榮的街市,就在宣德樓外。這裏不僅是宮女、內監常來的地方,就連朝中大臣也是這裏的常客。據說當今皇帝時不時還會扮作平民來這裏遊玩。禦街兩邊有不少店麵,其中有一家叫“如是我聞”古懂店,就在京城第一大古董店藏寶閣的隔壁。此店雖小,卻有幾件鎮店之寶,第一件是唐代畫作《搗練圖》;第二件是金釵,傳說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定情物;第三件是本朝名人歐陽修親筆所寫的《秋聲賦》。這三件寶貝都是珍品。正因有了這些寶貝,小店的生意還算紅火。

不過店老板最得意的卻是另外三樣寶貝,人們戲稱是萬金不換的寶貝。這第一件寶貝老板娘,人人都叫她俏西施,本名卻無人知曉。她頭腦精明,一雙巧舌世間少找,店裏不少生意都是她親自打點;第二件是老板的一雙巧手,於老板是出了名能工巧匠,雕、鐫、刻、鑿樣樣精通,金、銀、玉、銅器,凡是他過眼的東西,都能仿得惟妙惟肖;第三件則是“如是我聞”匾,據說此玉采自天山,其價值不可估量。

這一天,店裏來了位大主顧,他自稱姓錢,慕《搗練圖》之名而來。他願意出價千兩黃金購買此畫。於老板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那幅雖是名畫,可估價不過五百兩黃金。現在有人願意出雙倍的價錢,對他而言絕對是天大的喜事。為了保險起見,於老板特意請來了隔壁李三和王五來招呼這位客人,這兩個也是商場上的老手。一番攀談後,於老板得知這位錢姓客人來自關外,靠販賣馬匹、絲綢為生,經過十幾年的辛苦奔波,攢下了不少積蓄。他自稱剛在城西買下豪宅,準備在此地定居。

於老板覺得,這些富人不差錢,大部分學識不高,為了自抬身價,除了購置豪宅外,都會買大量的古畫、古董當擺設,好讓人以為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李三、王五二人仔細觀察此人後,也認為這樁買賣能做,光看他那身行頭都不下百兩。敲定生意後,那人爽快地付了五十兩黃金為定金,交易時間由於氏夫婦決定,交易地點定在汴河邊上的樊樓。

這樁買賣傳出去後,整條禦街的人個個都羨慕他的好運氣。於家兩口子也喜出望外,打算做完這樁生意就把小店賣了,回老家養老。在《搗練圖》交易前幾天,他們先打發女兒回老家請人修葺房子,接著就張羅買主盤出店麵。

好事成雙,就在他家店麵要盤出去的消息才放出去第二天,就有人過來詢問,雙方談得很投機,對方還給了一個於老板連想都不敢想的價錢,唯一的要求是盡快盤點店裏的物品,他們著急做生意。送走了這撥人後,於老板派人按照買畫的錢氏留下的地址送信,說第二天進行交易。

第二天一大早,於老板在李三陪同下早早趕到樊樓,留下俏西施和準備盤下店麵的人清點店麵。日過晌午,突然有個穿灰布衣服的小子趕著車來到了“如是我聞”店,告訴俏西施說於老板在樊樓突然昏迷不醒,讓她趕緊過去。俏西施吃了一驚,一旁幫忙的吳媽也吃嚇了一跳,她心想出門前於老板還說一會兒就回來,怎麼還喝起酒了呢?俏西施再顧不上盤店,打發那些人離開,拿了十幾兩碎銀子,就讓吳媽陪著上了車。

在車上,吳媽安慰著焦急萬分的俏西施,又時不時向小夥子打聽於老板的情況,那小夥什麼都不肯說,隻說很快她們就會知道了。吳媽還想問什麼,突然一陣濃烈的香味讓她腦袋發暈,接著隻覺得喉嚨一甜,眼前一黑,就失去了知覺。

趕車的小夥子聽到車裏的動靜,這才停住車,掀開車簾看了一眼,臉上露出幾分得意的表情。他馬上掉頭向東飛奔而去。

樊樓,李三和於老板始終沒有等到那位錢姓的老板。李三暗暗驚奇,那人已經交了定錢,沒有道理不來,可為什麼到現在還不見蹤影呢?於老板反而十分鎮定,他讓李三少安毋躁,要了幾盤菜,兩個人很快對飲起來。到太陽西斜,他們這才覺得那人可能不來了,整理好東西往回趕。

於老板並不是很失望,麵對不停安慰自己的李三,於老板自我寬慰道:畫雖然沒有賣掉,可那五十兩黃金卻歸自己了。忙活了近五年的店麵也以不錯的價錢盤出去了,再加上前些年的積攢,他們一家三口後半輩子可以衣食無憂,到時候再給女兒找個婆家,這輩子就不用愁了。

誰料在家裏等著他的又是個大意外:店裏的東西被搬運一空。他衝進去和人理論,卻被店裏的人轟出來了,為首的人聲稱店已經被他們盤下來,而且拿出了賣店的契約,上麵有於老板的簽名和他們夫妻二人的指印。爭執中,李三才發現“如是我聞”店門上的匾額不見了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