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1 / 1)

提筆之時,我正坐在跨越亞歐大陸的航班上。

機艙安靜而昏暗,有幾分類似小說開篇的情景。不同的是,此行的目的是休假,與調查無關,因此無需特別在意誰,也無需試圖得到誰的秘密。

但自己是不是別人的目標,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捫心自問,我是缺乏調查價值的。並非身處要位,亦非腰纏萬貫。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誰都不知道,背後到底有誰的目光。

度假而已,難得從忙碌的工作中抽身。我時刻告誡自己,盡量放鬆,不要多心。但調查的職業,加之作者的敏感,多心在所難免。

從事這一職業,已經四年有餘。一個理工科出身,卻又夢想以寫作為生的人,在飄泊多年之後,回到故裏,再次擇業,難免有些小的尷尬。機緣巧合,進入京城某高端寫字樓,每天和眾多白領金領擠在電梯裏,用星巴克的咖啡作為道具,扮演著某外企領導的角色。

然而這家公司,卻是整個CBD獨一無二,鮮為人知的。就算在全中國,也找不出幾個同行。

正如小說裏所說的:我們的產品,是秘密。

企業的秘密,老板們的秘密,員工的秘密……

大多數時候,我們把這種工作,稱之為商業背景調查。調查企業和企業家的背景,以便客戶判斷與其合作的風險。還有一些時候,我們調查公司內部的員工,看他們幹了什麼不該幹的事情。

但千萬別太注重“企業”和“商業”這些字眼。因為說到底,企業是由人組成的。企業的秘密,離不開人的秘密。而人的秘密,歸根結底,無非是七情六欲。

秘密不可虛構,事實真相來源於蛛絲馬跡,蛛絲馬跡則來源於生活中經意與不經意的點點滴滴:QQ,MSN,博客,短信,電話,身邊出現的陌生或者熟悉的人……

誰能保證,你的秘密,就隻有你自己知道?

常對新入行的同事說,我們的工作,就像拚圖遊戲。這裏找到一片,那裏找到一片。總有找不到的那一片,但有了大部分,也能看出個端詳。

所以,當你發表一篇博客或微博,或者跟誰多聊了兩句,或許就為拚圖解密多貢獻了一片。僅此一片,自然看不出什麼,但別人手裏,難道僅此一片?

當然,小說裏的故事是虛構的。

但類似的事情,其實每天都在發生,而且就在你我身邊。隻不過,你發現不了。

因此提筆創作這故事的時候,我的心情依然忐忑。行有行規。老板就是師傅,是更資深的調查專家,對我的底細自然了如指掌,對各行各業的收益也很清楚。知道犯不上為了寫一個故事泄漏天機,失去優厚的待遇。他卻未曾料到,有人格外固執。信息時代,技術日新月異,騙術越來越高明,調查也要水漲船高。所以區區一個故事,未必能給行業帶來重大損失。

常有人問:你是做調查的,必然知道,如何把一件事做得天衣無縫?

以我數年的工作經驗,可以再寫幾本書來仔細回答這個問題。但歸根到底,答案其實隻有一句,也是我這些年來學習到的真理: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臨了再重申一遍:小說的內容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勿對號入座。

不過有些事情,是無法臆造的,比如感情。異鄉風雪的街頭,和北京闌珊的夜色,是我今生難忘的。

祝您閱讀愉快。

永城

2010年12月

於飛往莫斯科的航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