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九條規定(2 / 2)

張溥是蘇/州人,屢試不第,可寫了一手好文章,在南直隸文聲斐然,加上善交際,言語蠱惑,時常抨擊朝局,點評時事,很是得年輕士子們的擁戴。

他一身白衣,麵容俊朗,語言強勢有力,很容易讓人信服。

張溥話語滔滔不絕,字字不離魏忠賢,閹黨,儼然將他們當做了生死大敵,在聲援東林黨。

待張溥話音落下,太/倉人張采也跟著站起,一臉憤然道:“諸位,閹黨複熾,囂張無兩,下為之荼毒,我等身為士子,理當繼承先賢遺誌,與閹黨抗衡到底!我等沒有功名,無聲與朝野,且獨木難支!今日我等齊聚於江上,不若合諸社為一,勠力同心,鏟除閹黨,使正人歸位,匡扶下!”

楊廷樞緊接著站起來,一臉讚同道:“二張所言,正是我等心中所想,不如今日歃血為盟,他日共登朝廷,為國除賊!”

“好,我讚同!”

“我同意!”

“我們也讚同!”

張溥,張采登高一呼,從者雲集。

張溥振奮,揮筆如龍,洋洋灑灑寫下《五人墓碑記》,竭盡讚頌反抗閹黨之人,強調‘匹夫之有重於社稷’,文章樸實,慷慨激昂,直抒胸臆。

眾人看罷,都是大喜,其他人也紛紛揮筆潑墨,一篇篇磅礴大氣,精彩絕倫的文章出世。

是日,二張改應社為複社,初三十六人,不過三日,江南各地,加入複社過三千人,出城綿延不絕,泛江而不能。

五日,複社領蘇/州士子,縉紳近千人,驅逐閹黨、蘇/州知府龐元景,朝野震動,士人振奮。

東林黨自也聞風再起,在京城內外,紛紛醞釀著成立文社,欲重建東林書院。

此時,督政院的‘九條規定’還沒有頒布下,大江南北,從東林黨到複社,舉目相望,彼此勾連,居然冠蓋盈路,目視無不是複社或東林黨。

下為之大震!

督政院內,靖王在座,魯王,晉王,葉向高,楊漣等人都在座,有的麵無表情,有的神色震怒,有的閉目斂息,有的神遊外。

督政院,可以是大明最複雜的地方了,這裏有宗室親王,有原內閣輔臣,有原六部尚書、侍郎,有原都察院都禦史,禦史,科道等等,成分無比的複雜。

這些人,也都掛著名頭,督政院戶籍司司事,副司事,田畝司,都稅司等等,都是二品,從二品的規格,也算是‘位高權重’了。

靖王剛剛履任,神色淡漠中有威嚴,目光第一個就看向楊漣,這個人雖然是從都察院並過來,可都察院在督政院也有二十多號人,在不過八十人的督政院來,‘投票權’很重。

他道:“楊大人,對於江南的複社,你怎麼看?”

那‘九條規定’昨日剛剛通過,楊漣自是知道的,他也投了‘讚同票’,可複社,他有心想要維護。

楊漣看了眼靖王,愁苦的臉上有著淡淡的漠然,道:“王爺,士子關心國政,痛斥奸佞,乃理所應當,所有下官認為,雖然有些過激,可也不宜過度幹涉,恐影響他們的為國之心。”

昨日才全票通過不能結黨,結社,今就反悔?

在座的很多人都暗自撇嘴,可東林向來都是嘴上功夫厲害,翻雲覆雨,怎麼都有理,他們也都懶得理會。

靖王眼皮跳了跳,心裏有怒火,盯著楊漣,思索著要不要拿他立威。

葉向高一直都老神在在的坐著,聽著楊漣的話,沉吟一聲,向靖王道:“王爺,他們大多是明年要應試的士子,若是現在頒布那‘九條’怕是影響甚大,不若緩行。”

韓癀也睜開眼,道:“下官也認為當緩行,這些都是我大明的棟梁之才,不能輕慢。”

靖王臉色有了一抹鐵青,他總算明白,皇帝為什麼要清除東林黨了,這幫人就沒有一個能真心為國的,全都是為了他們自己!

魯王聽著東林一幹人的話,心裏暗自冷笑,這幫人到了這個地步還是不識時務,皇帝要厲行整頓官場是有目共睹的,這複社現在跳出來,不止是撞上了‘九條規定’,更是聲援剛剛被打壓的東林黨,景陽宮豈能容忍?

還緩行?

不過,這也恰是他迎合上意的好機會!

魯王身體坐直,看向靖王,沉聲道:“王爺,複社這幾日風頭無兩,遍及大江南北,不止是士子踴躍入社,還有官員加入!違反朝廷法度不,甚至毆打朝廷命官,強行驅逐,此等惡行決不能縱容,當雷霆以鎮壓,嚴防成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