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不誅連,但一些事情還是要弄清楚。
這件事,由趙晗主理,趙晗帶著人,迅速圍了周府,抄家,清查一切。
周應秋的自殺以及周府被查,迅速震動了整個京城,不少人惶恐,爭先自首。
其中一個是吏部郎中黃少憐,他給趙晗遞送了一份名單,是這些年周應秋暗中照拂的人,名單裏赫然有傅昌宗的親族,包括的一個族弟,三個族孫。
這些人被安排進了政院,在政院的大考,也就是科舉中,被‘酌情’加分,得以入仕,平步青雲!
這裏麵涉及到賣官鬻爵,權臣勾結,私相授受。
這份名單並沒有瞞住,迅速在朝野間傳播,甚至還上了朝報,一石激起千層浪,不知道多大聲音,要求徹查傅昌宗!
起初內閣,乾清宮等並沒有在意,沒有什麼反應,但隨後激起的浪潮越來越大,一些封疆大吏,比如陝西巡撫鄭酬庸,山東巡撫馮江峰等相繼上書,言稱‘防微杜漸,不當有川,國社在前,親疏在後’雲雲。
隨著他們的開口,更多的彈劾奏本湧入內閣,司禮監。
不過三,甚至致仕、離開皇宮很久的曹化淳都給朱栩寫信,言稱‘人言可畏,玷汙聖德’。
最後,張太後都與朱栩“再不讓你舅舅走,你想保都不保不住。”
景正十三年,九月十六,傅昌宗上書辭官,接受調查。
朱栩三拒,但傅昌宗辭官堅決,辭去內閣等一切職務,回府接受內閣的調查。
不足半個月,帝黨兩大領袖,一個自殺,一個辭官,震動了整個大明朝野,無數人驚愕的不出話來。
又過三,內閣右次輔,大元帥府元帥,秦良玉病故,乾清宮下旨,罷朝十日,全國哀悼三日,以示對老將軍逝世的哀思。
與此同時,大元帥府副元帥曹文詔順位晉升為大元帥府元帥,不入閣。
兩後,九月二十一,內閣排名第三的閣臣,督政院院正,靖王以年老體衰為由,上疏辭官,乾清宮慰留不得,隻能放他離去,信王世子朱慈烺繼任督政院院正,不再兼任內閣閣臣。
九月二十五,內閣東閣大學士趙晗被查出與傅昌宗,周應秋賣官鬻爵,徇私舞弊一案有牽連,被迫辭官。
二十七日,旨意下,五部尚書,李邦華,張國維,呂大器,周霖炯等順位入閣,方孔炤晉升為左次輔,兼任議會議長。
短短不在一個月,內閣,帥府大變,震驚的大明朝野不出話來。
別當今以來,即便是整個大明朝都沒有如此激烈的人事變動,讓所有揪心,盯著朝廷一舉一動。
三十日,來自代州的一行人,突兀的出現在大明門門口,舉著一份份血書,跪地高呼。
代州,孫傳庭的老家,這份血書,字字都是對孫傳庭的討伐,指責他欺淩宗親,強買強賣宗裏土地,不敬父母無視祖廟,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孫傳庭當日便入宮,遞上乞骸書,請求辭官歸裏。
朱栩再三挽留,孫傳庭去意已決,挽留不得。
十月十一,乾清宮下旨,賜孫傳庭太子太傅銜,一等勇國公,世襲三世,永業田一千二百畝,並由太子親自護送回鄉。
朱栩的一連串旨意,幾乎每個半個時辰就一道,足足二十多道,由此可見乾清宮對孫傳庭的重視以及保護之意。
還沒有掀起的彈劾孫傳庭大潮,就被朱栩壓了下去。
景正十三年,十月二十,景正朝第二任首輔,任職七年的孫傳庭,辭官回鄉,由太子親率兩千禁衛,鳴鑼開道,榮歸故裏。
沿路出現了極其奇怪的場景,當官相迎送的寥寥無幾,反而是百姓們夾道歡迎,綿延幾十裏,高呼‘聖人’,連日不絕。
而一個月前還是內閣最末的方孔炤,一躍成為內閣首輔。
他的第一道改革,就是對內閣進行拆分,比如督政院,大理寺,帥府都從內閣獨立出去,與內閣一樣,隸屬於議會,成為一種‘平級’機構。
景正十三年,最後的三個月,大明高層翻地覆,內閣五部幾乎完全替換!
下為之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