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洗漱了一般後,感覺整個人都煥然一新了!
新的開始,新的生活!
“雨水,你慢點吃。哥哥還要去上班,就先走了”
說完便揉了揉何雨柱那枯黃的頭發,如今才六歲的何雨水長得卻跟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一樣。
等何雨柱順著記憶來到慶豐樓後,也沒有著急著顯示自己的廚藝,畢竟他才跟著李陽學了半年的廚藝,突然變化,是個人都會懷疑。
何大清和李陽兩人雖然同出一門,但是他們的關係卻並不十分融洽。早年間,他們曾共同拜師學藝,但是由於性格不合,兩人在廚藝的道路上分道揚鑣,各自發展出自己的特色菜係。
李陽擅長的是川菜,他的菜品色香味俱佳,麻辣鮮香,讓人一試難忘。而何大清則偏愛譚家菜和懷楊菜,他的菜品精致細膩,清淡而不失風味,各有千秋。
盡管在廚藝的道路上兩人各自獨樹一幟,但是私底下他們的關係並不融洽。由於各自的菜係理念不同,兩人常常在廚藝交流中產生分歧,久而久之,便形同陌路。
然而,何雨柱的出現,卻給這段關係帶來了微妙的變化。作為何大清的兒子,何大清卻選擇了讓何雨柱到李陽所在的豐慶樓學習廚藝,這讓李陽感到十分意外,也激起了他對何雨柱的好奇心。
而對於何大清來說,他雖然對李陽不滿,但是對於讓自己的兒子去跟著李陽學習的事,他始終持開放的態度和支持的態度,不過何大清具體在想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何雨柱卻很清楚,這隻不過是他何大清提前為跑路做準備罷了!
李陽教何雨柱的事,可謂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他知道何雨柱是何大清的兒子,但他並未因此而對何雨柱有任何偏見。他教何雨柱做菜,從最基礎的切菜、配菜開始,到後來的炒菜、燉菜,每一步都耐心指導,不厭其煩。
李陽教何雨柱的時候,總是一邊示範,一邊講解,讓何雨柱能夠清楚地理解他的每一個動作和每一個步驟。他還會根據何雨柱的反應,適時地調整教學進度和方法,讓何雨柱能夠更好地掌握廚藝。
隻不過之前的何雨柱有點呆頭呆腦的,沒有認真去學習,所以落下了不少。
“噫!”
李陽在一旁無意間看了看何雨柱,便發現今天的何雨柱跟以往的何雨柱完全不一樣了!
不單單是氣質上的變化,還有刀功上的變化。
雖然沒有說有多麼的出彩,但是也不賴了。
隻是李陽不知道的是這一切都是何雨柱有意而為,他可不想被人拉去切片研究。
李陽走到了何雨柱的身邊,何雨柱正在認真地切菜。他的刀功幹淨利落,每一刀都精準到位,看得出他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巧。
李陽走過去,微笑著對何雨柱說:“柱子,你的刀功進步很快,看得出你已經下了不少功夫。”
何雨柱聽到師傅的誇獎,臉上裝做靦腆的微笑,回答道:“謝謝師傅的鼓勵,我會更加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