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把孩子當做未來幾十年的朋友對待(1 / 2)

初春的陽光從窗戶灑進來,使客廳顯得格外溫馨。

某個周末的下午,我應邀到朋友小徐家裏做客。小徐夫妻倆在同一個出版社工作,都做過我的書的責任編輯。正當我們在客廳閑聊時,他們十來歲的兒子小胖上補習班回來了。

“美女,請簽字!”小胖拿出一份成績單遞給小徐的愛人小劉,讓她簽字。

“小胖,不錯!上回考了85分,這次考了92分!”小劉簽過字後說,“小帥哥,過來,美女獎勵你一個吻!”說著,她抱過兒子的頭,在他額頭上親了一下。之後,小胖蹦蹦跳跳地出去玩了。

看到這情景,我隻能用“目瞪口呆”來形容我的表情。

見到我的樣子,小徐笑著說:“我們家一向都是這樣子。我們一直都把孩子當做未來幾十年的朋友對待!”

聽到這句話,我隻能用“震撼”來形容我的心情了!我見過很多相處融洽的親子關係,但從沒見過如此親密的親子關係!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親子關係?!

他們把孩子當做朋友對待,至少要做到三點:平等地對待孩子,完全信任孩子,與孩子互助。“平等”、“信任”和“互助”,這三個詞看上去很簡單,但對90%的中國家長來說,要做到這三點是不容易的。

當時,我正在研究情商理論,創作我的《情商密碼》一書。“平等”、“信任”和“互助”都是現代情商理論中的關鍵詞。出於職業的敏感性,我想到了“高情商家長”這個詞。實事求是地說,我並不清楚小徐夫婦作為編輯有沒有表現出過人的專業能力,但從他們對待孩子的態度中,我看到了他們作為家長的高情商。於是我的靈感出現了,當時就萌發了創作本書的念頭。就這樣,我開始研究家庭教育問題。

關於家庭教育的功能,我認為家長主要是通過家庭教育,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和習慣,以及掌握將來進入社會後的基本生存能力。也就是說,家庭教育的作用主要是教孩子如何做人。而孩子的知識學習,應以學校和老師為主,孩子學習知識並不是家庭教育的重點,家長隻起輔助作用。

高情商的家庭教育以家長和孩子的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前提,把感情與家規融為一體,並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管理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素質和生活能力。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應該符合以下四個標準:

第一,尊重孩子,平時以鼓勵為主。

第二,能讓孩子強烈地感受到家長的愛和家庭的溫暖,從而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

第三,有利於孩子的長期成長。比如,孩子不肯做家庭作業,家長給孩子一巴掌,孩子可能馬上會妥協,但他內心的反抗會被激起,下次又會不做作業。這並不利於孩子的長期成長。

第四,有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如誠實正直、尊重他人、承擔責任等)和習慣(如自覺學習),並且具備基本的社會生存能力。

我認為,家庭教育能否成功,實際上隻取決於“是否尊重孩子”和“是否有良好的家規”這兩大要素。目前中國有相當多的家庭教育效果不理想,實際上就是這兩大要素失衡造成的。嚴厲型家庭教育有家規但家長不尊重孩子;溺愛型家庭教育尊重孩子,但沒有家規(即使有也沒有很好地執行)。

要做好家庭教育,首先要求家長能轉變傳統的觀念,比如要能夠平等地對待孩子。家長都是成年人,要轉變傳統觀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相信絕大多數家長隻要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們會願意為了孩子的命運而轉變自己的觀念。所以,家庭教育能否成功,關鍵還是一個方法問題,即家長對孩子感情“寬”與“嚴”的分寸把握。要把握好這種分寸,就要求家長具備很強的感情自我調節能力,而情商則是一種調節感情的最實用、最有效的工具。孩子的命運取決於家庭教育的優劣,而家庭教育的優劣又取決於家長情商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