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榮是北京市東城區和平裏街道計生辦主任。在2003年抗擊“非典”的特殊時期,街道的“非典辦”就設在她所在的計生辦,4月8日劉秀榮臨危受命,當上了街道“非典辦”主任。麵對突如其來的工作,她深知責任重大,自己應該勇挑重擔。“非典辦”的人手不夠,她們每天都加班加點。大家夥年紀都不小了,身子骨也不是很硬朗,但為了人民的安全和健康,豁出命來也要完成任務。

和平裏街道常住人口近12萬人,流動人口2萬餘人。由於流動人口比較多,和平裏街道較早就出現了疫情,情況也較為嚴重。“非典辦”成立的當天晚上,劉秀榮製訂出了一套方案,提出要將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管理網絡、服務網絡、信息網絡以及計劃生育協會網絡全麵納入到抗擊“非典”的戰役之中,調動一切資源共抗“非典”。抗擊“非典”緊急預案連夜完成並交給街道領導,回到家已是晚上11點多了,劉秀榮還要打開計算機,上網查找關於抗擊“非典”的相關資料。當她發現了一項有用的資料——“社區預防‘非典’八項措施”時,立即通過局域網發給了26個社區居委會,要求大家馬上行動起來,和群眾一起預防“非典”。

4月14日,街道開始出現疫情,“非典辦”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了。而這些工作都是從來沒有接觸過的,群眾也比較恐慌。劉秀榮最著急的就是如何盡快讓老百姓知道“非典”是怎麼回事,消除其恐懼心理。那些日子,“非典辦”的兩部電話一天到晚響個不停,群眾紛紛打電話來詢問“非典”是什麼。有時候每天有八九十個電話,但劉秀榮都一一耐心解釋,就恨自己沒有多長幾張嘴,不能多告訴老百姓一些抗擊“非典”的知識。她深知自己的每一句話都牽動著群眾的心。安撫群眾的情緒十分重要,於是平日裏快人快語的劉秀榮變得輕聲細語了。她耐心地解答群眾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做起了防治“非典”工作的心理醫生。在抗擊“非典”的70多天裏,她沒有休息過一天,白天值班,晚上到隔離者家中收集垃圾,深夜分析疫情、研究工作。經常是每天隻睡兩三個小時,有時還要通宵達旦。

70多天他們共成功隔離了64戶,136人,出動“關愛服務”人員多達5000多人次。“非典辦”的工作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密切配合。許多解除隔離的群眾,走出家門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非典辦”來看望,看到人們安全度過了這一難關,劉秀榮打心眼裏高興,雖然為了工作憔悴了不少,但是她覺得這一切都值得。

群眾歡迎的正是劉秀榮這樣的公務員,政府需要的也正是她這樣的工作人員。在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過程中,政府公務員要負起以下三種責任:

1.要負起政治責任。公務員必須踏踏實實地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創業績,突出執政為民的職責,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政績觀,將“官本位”轉變為“民本位”思想,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最終目的,履行好公務員的政治責任。

2.提高政府效能的行政責任。使我們必須增強學習意識、創新意識、務實意識和大局意識。通過自己的工作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使政府高效能運轉,將納稅人的錢用到實處。

3.公務員要負起廉政責任。我們要走出金錢的陷阱,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防範腐敗掏空我們的靈魂,以及破壞國家和人民對我們的信任。

將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裝在心中,把熱情的服務獻給百姓,我們的服務型政府建設何愁不成功,我們的政府工作人員何愁得不到百姓的稱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