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收斂思維法(2)(3 / 3)

{15}持續多年強調自己有病,必是慢性病。但癌症不能活16年,恐怕是肺病或心髒病,肺病現代已經很容易治愈,所以他是心髒病患者。

根據這種層層剝筍式的方式,博士最後得出結論:警方抓他時,他一定會穿著當時正流行的雙排扣西服,並將紐扣扣得整整齊齊。而且,建議警方將上述15個可能性公諸報端。F。O重視讀報,又不肯承認自己的弱點。他一定會作出反應以表現他的高明,從而自己提供線索。果不其然,1956年聖誕節前夕,各報刊載這15個可能性後,F。O從韋斯特切斯特又寄信給警方:“報紙拜讀,我非笨蛋,決不會上當自首,你們不如將愛迪生公司送上法庭為好。”依循有關線索,警方立即查詢了愛迪生公司人事檔案,發現在30年代的檔案中,有一個電機保養工喬治·梅特斯基因公燒傷,曾上書公司訴說染上肺結核,要求領取終身殘廢津貼,但被公司拒絕,數月後離職。此人為波蘭裔,當時(1956年)為56歲,家住布裏奇波特,父母早亡,與其姐同住一個獨院。他身高1。75米,體重74公斤,平時對人彬彬有禮。1957年1月22日,警方去他家調查,發現了製造炸彈的工作間,於是逮捕了他。

當時他果然身著雙排扣西服,而且整整齊齊地扣著扣子。

思維時間:思想進步的必經之途

《禮記·大學》中有一句:“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可見修身之重要早已為先人所認識。

修養是一個含義廣泛的概念。這裏的“修”主要是指整治、鍛煉、學習、提高;這裏的“養”,主要是指培育、涵養和熏陶。概括地說,修養主要是指人們為了一定目的所進行的勤奮學習和涵養鍛煉的功夫,以及經過長期努力所達到的某種能力和品質。

儒家典籍《大學》、《中庸》不僅把“修身”與“齊家”、“治國”、“平天下”並提,而且把修身作為前提和基礎來看待。思想觀念的進步,亦以修身為本。

我國傳統的修養觀還認為:修身首先要正心,也就是說,修身絕不僅限於外表的修飾,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養。即所謂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可見,修身與思想觀念的培養本來就有著密切的關聯。

正心,要求培養高尚的情操。在光輝燦爛的中國曆史上,那些高風亮節的英雄豪傑,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用這句話:“人們喜愛花,因為它無私地美化人間而盛開;人們讚美花,是因為它無畏地為人間豐收而自落”來讚美花,其實,高尚的情操之美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修身正心,是使人成為人才的途徑,它的目的是使個體的人具有人類中先進人物所共有的精、氣、神。

修身正心,不是束縛,而是解放。

一位心理學家曾進行過一項連續30年的實驗,他挑選了1000名智力超常兒童進行跟蹤實驗,這些智力相近的兒童,後來成就相差卻很大,有的作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有的則平庸無奇。心理學家仔細研究了20%最有成就的對象和20%最無成就的對象,發現他們之間最大和最顯著的差別,不在於智力,而在於意誌、信息、進取心等非智力因素。智慧與修養是一對孿生兄弟。人的修養程度,決定自身的潛在智慧能否充分發揮,從而決定人在事業上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