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空氣中存在的負離子可以使人延年益壽、消除疲勞,還可輔助治療哮喘、支氣管炎、高血壓、心血管病等,但負離子隻有在高山、森林、海灘湖畔處較多。後來通過間接類比法,發明了水衝擊法產生負離子,後吸取衝擊原理又成功發明了電子衝擊法,這就是現在市場上銷售的空氣負離子發生器。
采用間接類比法,可以擴大類比範圍,使許多非同一性、非同類的行業,也可由此得到啟發、激發新的創造活力。
幻想類比法
發明者在發明創造中,通過幻想類比進行一步步的分析,從中找出合理的部分,從而逐步達到發明的目的,創造出新的發明項目,這就叫做幻想類比法。
1834年,英國發明家巴貝治繪製出通用數字計算機圖樣;1942年,美國的阿塔納索夫教授和他的學生貝利,運用幻想類比法,發明設計出電腦,並製成了阿塔納索夫—貝利計算機(世界上第一台電腦)。
因果類比法
因果類比法是指兩個事物的各個屬性之間,可能存在著同一因果關係,因此,我們可以根據一個事物的因果關係,推出另一事物的因果關係,這種類比法就是因果類比法。
例如,在合成樹脂(塑料)中加入發泡劑可使合成樹脂中布滿無數微小的孔洞,這樣的泡沫塑料既省料,重量又輕,並有良好的隔熱和隔音性能。
日本一個叫鈴木的人運用因果類比法,聯想到在水泥中加入一種發泡劑,使水泥也變得既輕又具有隔熱和隔音的性能,結果發明了一種氣泡混凝土。
仿生類比法
模仿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等,搞出新的發明項目,這就叫做仿生類比法。
例如,人走路—步行機、人體—機器人、人眼—人造眼、蛙眼—電子蛙眼、鷹眼—電子鷹眼、蜻蜓眼和蒼蠅眼—複眼照相機、手臂—新式掘土機。
中國西漢將領陳平在2000年前,運用仿生類比法,發明設計出古代機器人。
1962年,美國一家公司製造並售出了世界上首批工業用機器人。
中國江西省南昌市三中學生熊傑,運用仿生類比法,發明設計了管內機械手,榮獲了第三屆中國青少年發明一等獎。
綜攝類比法
發明者借助於分析設法變陌生為熟悉,這是確定發明課題的前提;再通過親身類比、比喻和象征類比等綜合類比,發明設計出發明項目,這就叫做綜攝類比法。
美國創造學家威廉·戈頓發現創造性思維明顯地分為兩個階段:變陌生為熟悉的階段和變熟悉為陌生的階段。這兩個階段確實有不同的思維特點,在創造性過程中有不同的作用。
變陌生為熟悉是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主要用分析的方法了解問題,查明問題的主要方麵以及各個細節。人的機體本質上是保守的,它排斥任何陌生的東西。思維也一樣,當人們遇到陌生的事物時,總是設法把它納入一個可以接受的模式中,通過把陌生的事物和熟悉的事物聯係起來,把陌生的轉換成熟悉的。沒有這個思維過程,人們很難真正了解要解決的陌生的問題。
類比思維法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發明方法,人們可以將各種不同的事物進行類比,將會不斷地產生出新的創造設想,獲取更多的創造成果。但是,從異中求同,從同中見異的類比發明法也有缺點,就是運用這種方法推導出來的結論,或提出的創造設想成功的可能性不高,有時會把人引入迷途。盡管如此,它仍然是一種最大的創造性的發明方法。
思維時間:東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
東西方的思維方式,這個話題的範圍有點廣,有一本書名字叫《東方論》,這本書描述的是西方人用西方人的眼睛看東方,東方人用東方人的眼睛看西方。其實,這就是文化的差異。文化的差異不僅是地區的差異,更是地域的差異。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地域廣闊的國家,例如,東北的三個省份,每個省和每個省之間的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拿福建來說,閩南閩北的思維方式也有很大差異。
歐洲如果劃分起來,各國的思維方式差異也有很多。比如東歐和西歐、南歐跟北歐的思維方式就不同。同樣一個國家,德國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有差異,南部地區和北部地區也有差異。
德國人與法國人的不同之處從每個人死之前的願望就能看出來。你問法國人,你死前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法國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檳酒”;再問德國人,他會說“如果我還有力氣的話,我想再做一次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