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每到冬至這一天,人們就仿著“嬌耳”的樣子,做成餃子吃,據說吃了冬至的餃子,就不會再凍耳朵了。
人們吃了“嬌耳”就不再凍耳朵了。張仲景真不愧是“醫聖”。醫聖最可貴的是當他看到挨凍的人們心裏很不是滋味,於是決定為他們做點什麼。他心裏裝著窮人們,他處處為窮人著想。小朋友,冬至那天,媽媽包餃子給你吃了嗎?這個故事更說明了醫聖張仲景的什麼精神呢?你從中學會了什麼?
335木蘭從軍女孩為什麼去打仗
木蘭很小就沒有了母親,跟著爹爹長大。她的爹爹年歲大了,弟弟年紀還小,所以家裏的重活都落在了木蘭身上。
有一次晚上,木蘭正在織布,忽然,一個軍官騎著馬來到她家門前。木蘭來到門外,軍官遞給她一份公文,說:“邊疆正在打仗,皇帝命令征兵,你們家有一個名字在公文上。”木蘭趕忙翻開一看,爹爹的名字在上麵。
木蘭回到家,左思右想:“爹爹的年歲大了,弟弟還小,怎樣為國出力呀?”木蘭一夜沒有合眼。第二天一早,木蘭上街買了一匹馬,趕做了一身戰袍,又剪了頭發,裝扮成小夥子,告別家人,隨著大軍到邊疆打仗了。
大軍流血犧牲,打了十二年仗,機智、勇敢的木蘭,一次又一次地立功,做了將軍。
大軍勝利歸來,皇帝勸木蘭留下來做大官。但木蘭想念親人,就和幾個一起打仗的好夥伴回家了。木蘭回到家,換上以前的青布衣裙。和她一起打仗的夥伴們,個個都看呆了,他們怎麼也沒想到,木蘭原來是個漂亮的姑娘!
為了替父從軍,木蘭女扮男裝上前線打仗。盡管是個女孩子,但她機智勇敢,屢立戰功,一點也不比男孩差。木蘭不僅是個孝女,而且是個勇敢的將軍。木蘭在古代時就用行動證明了女人不比男人差,男女是平等的。
336豆腐的來曆到底是誰發明了香噴噴的豆腐
傳說戰國時期,燕國有一個孝子叫樂毅,他的父母都很喜歡吃黃豆。
一天樂毅正在煮豆漿,準備給父母喝。老人家從鍋裏舀了一勺,嚐了一口,搖著頭問:“這豆漿為何什麼味也沒有啊?”樂毅一拍腦門,哎,原來是忘了放鹽。鹽罐裏隻剩一些鹽鹵水,他就全倒進了豆漿鍋裏。一會兒,水煮開了。樂毅揭開鍋一看,不由得愣住了:原來鍋裏的豆漿,全凝成了白嫩嫩的乳塊!樂毅的父母看了連說:“真奇怪!真奇怪!”樂毅嚐嚐,感覺滑嫩可口,別有一番滋味。他又請父母和鄰居品嚐,大家都說:“真好吃!”樂毅很高興,第二天就請私塾先生給它取了個名字,叫“豆腐之玉”。
樂毅幾乎天天做“豆腐之玉”給父母吃。有一次,樂毅的母親病了,請來大夫一看,原來是經常吃黃豆上火的緣故。大夫開的頭道藥就是涼性藥——石膏。以後,樂毅再做‘豆腐之玉’,都放些石膏,這樣再吃,就不會上火了,而且味道比以前更鮮嫩。
後來,樂毅專賣“豆腐之玉”,生意很興隆。“豆腐之玉”被人們簡化成了“豆腐”。
孝子樂毅想方設法孝敬父母,無意中也為我們增添了一道營養又美味的好菜。以後吃豆腐時別忘了它的來曆呀,更別忘了要向樂毅一樣孝順。故事講完了,小朋友,現在你知道豆腐的創製過程了吧?豆腐是誰做給父母吃的呢?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337貼對聯的傳說每年過年前為何貼對聯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的一個大學問家。一次,當他走到一個叫陳蔡的地方,帶的幹糧都吃完了,孔子便把學生子貢叫到跟前,讓他去向一個叫範旦的人借糧食。
範旦是當地乞丐的頭領。子貢找到範旦,說明了來意。範旦說:“聽說孔子很有學問,隻要他能說一句話,把‘好壞多少喜歡惱’這七個字都包含進去,我就借糧食給你。”
孔子聽後說:“你去告訴他:天地間好人多,壞人少,借時喜歡還時惱。”範旦聽了很滿意,就裝了一筆筒米給子貢。子貢不好意思再多借,就回去把筆筒的米全倒進鍋裏。沒想到,竟煮了一大鍋米飯,吃也吃不完。
又過了幾天,孔子要走了。範旦派人送來一張字條,上麵寫道:“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還我一筆筒米來。”孔子忙命人往筆筒裏裝米,可怎麼裝也裝不滿。為了自己的名聲,孔子隻好派人告訴範旦:今後凡是門上貼對聯的人家,都是讀書人,隻要是乞丐,就可上門討米。
事後,孔子又告訴所有讀書人:每年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貼對聯。有乞丐要飯的,要盡力施舍。慢慢地,貼對聯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孔子憑自己的學識借到了糧食,又憑學識化解了還糧食的難題。因此每逢過年就留傳下了貼對聯的風俗。我們家家戶戶貼對聯都是在替孔子還米給乞丐呢!
338狼來了為什麼沒人救放羊娃
從前,有個小孩,他每天都趕著一群羊,讓羊到村外的山坡上吃草。
一天,這個小孩覺得無聊,就大聲喊起來:“不好啦!狼來了!狼來了!”
山下正幹活的村民,聽到喊聲,連忙帶著鋤頭、扁擔,飛奔過來,準備打狼救孩子。他們趕到山坡一看,哪兒有狼呀,羊兒都在悠閑地吃草,這個孩子在一邊哈哈大笑。
村民們很生氣,埋怨他說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