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中外民間經典傳說(2)(2 / 3)

這對夫妻有個兒子。一天,他找來一塊木頭,把它做成兩隻木碗,又踩著凳子,把這兩隻木碗小心地放在碗櫃的最上層。父親問:“你把木碗放在碗櫃裏幹什麼呀?”孩子認真地回答:“等你們老了,好讓你們也盛湯喝呀!”

夫妻倆聽了,相互看了一眼,羞愧地低下了頭。他們來到老人麵前,請求他的原諒。以後,老人又跟大家坐在一起吃飯了。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親養育了我們,我們理所當然應該孝敬父母。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如果你不孝敬老人,你的後代也不會孝敬你。老人為什麼用木碗?後來是誰的一句話讓老人又回到了餐桌上?夫妻倆怕什麼?你覺得他們是真心悔過嗎?

346神奇的小鼓誰送給了小牛倌神鼓

小牛倌沒爹沒娘,八九歲就給有錢人家放牛了。他整天光著腳東跑西顛地攏著牛群。

一天,一位老人對小牛倌說:“可憐的孩子,我送你一麵小鼓,你敲一下小鼓,說一聲‘毛兒起’,牛就都站起來;再敲一下,說一聲‘毛兒粘’,牛就都趴下不動了。”老人說完,就駕雲而去,一隻巴掌大的小鼓出現在小牛倌的腳下。從此,小牛倌放牛就省力多了。

臘月三十,東家的兒子娶媳婦。家裏殺豬宰羊,賓客滿堂。小牛倌把牛群趕到幹草甸子上去。說聲:“毛兒粘!”牛群就躺下來睡覺了。好奇的小牛倌跑回家看熱鬧,正趕上新郎、新娘跪下來拜天地。東家的兒子平時對長工們最壞,小牛倌想教訓他。於是,小牛倌掏出小鼓敲一下,說聲:“毛兒粘!”那一對新人胖得像豬頭似的腦袋,果然粘在地上了,拉也拉不起來。這個場麵使東家很難堪,新郎、新娘也急得直叫。

滿堂賓客看呆了,忽然一位老者說道:“去用花轎抬回你的小牛倌吧,他可以治好的。”小牛倌被吹吹打打地迎進門來。東家答應給他十畝地、三十頭牛、一間瓦房,請他破解。小牛倌還要求東家和他當新郎的兒子以後不許欺侮長工,這才躲進屋裏,掏出小鼓,讓一對新人站了起來。

從此,小牛倌和長工們的日子好過多了。

神仙送給小牛倌一麵小鼓,小牛倌用小鼓懲罰了一對新人。神仙又變成老者讓東家請小牛倌破解。小牛倌從此過上了好日子。這是個老人幫助小孩的故事。老人是慷慨的,我們也應該像老人學習,記得自己有能力的時候一定不吝惜去幫助別人,永遠擁有一顆正直熱忱的心。

347兩個傻瓜到底哪個傻瓜更傻

從前有個人,不愛動腦筋,人們都叫他傻瓜。有一次,他牽著大紅馬準備到城裏去賣米。

大紅馬馱著一袋米,在路上跑得很快。他在後麵走著,漸漸就跟不上了。於是,他就跑步追上了馬再騎上。因為大紅馬馱得太重,所以它越走越慢了。這時,路邊有個挖井的人看到了,就笑話他:“你這傻子也真夠傻的了。一匹馬馱著糧食還馱著人,還不累死呀!”傻子聽了忙問:“那你說該怎麼辦?”挖井的人笑著說:“你把米袋子扛在肩上,馬走起路來不就省力了嗎?”傻子一聽,連說:“對!對!”他騎上馬,把米袋扛在肩上,又繼續向前走。

可是,大紅馬並沒有走快,還是越走越慢了。傻子隻好又回到挖井人那裏。他下了馬,對挖井人說:“大哥,馬兒還是走不快呀!”挖井人搖搖頭說:“唉,我也碰到難題啦!”傻子問:“什麼難題呀?讓我也幫你出出主意!”挖井人指著井口一大堆土說:“我正在發愁,這挖出來的土沒地方放啊。”傻子一聽,拍著大腿說:“這好辦!再挖一口井,不就可以把這些土填進去嗎!”挖井人聽了,高興地說:“對呀!”說完,就開始挖第二口井了。傻子呢,又騎上馬,扛著米袋,繼續趕路了。

這兩個傻瓜一個比一個傻。盡幹些費力不討好的事。扛著米騎馬的傻子自己受了累,馬也沒因此輕鬆。挖第二口井的傻子,也不想想第二口井的土往哪兒擱呢?莫非又把土填到第一口井裏去不成?那不是兩口井都白挖了?小朋友,你覺得是挖井人給騎馬人出的主意好還是騎馬人給挖井人出的主意好?

348阿彌陀佛金子為什麼沒人要

傳說阿彌陀佛原來是兩個人,一個叫阿彌,一個叫陀佛,兩人住在同一個村子裏。

一年,阿彌買了陀佛的一塊地,準備蓋房子。在挖地基時,挖出了一壇金子。阿彌馬上抱著金子去找陀佛,對他說:“這塊地原來是你的,這地裏的金子也應該是你的。”陀佛卻說:“那不行!這地已經賣給你了,從你的地裏挖出來的東西,就應該歸你啊!”兩個人誰也說服不了誰,隻得抱著金子去見縣官。

縣官聽了,驚訝地說:“我還從沒有審過這樣的案子呢!”他讓兩人把這壇金子一分為二,可阿彌和陀佛還是不同意,堅持不要別人的東西。縣官隻好暫時不審這個案子了。

有一年,縣裏籌錢修廟。縣官想到了阿彌和陀佛,就把他倆叫來說:“現在修廟需要錢,你們幹脆把這壇金子當功德捐出去,不是兩全齊美的事嗎?”兩人都覺得這樣很公道。

有了錢,廟很快就建好了,但還剩下一些金子沒花完。兩人仍然誰也不肯要。縣官很感動,命人用剩下的金子,給他倆在廟裏塑個像。廟很小,工匠們就把兩人合起來,塑成了一個。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塑像稱為“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