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難忘的美國摯友們(珞珞的故事之四)(1 / 2)

不久,救護車來了,警車來了,驗屍官和殯儀車來了,社會工作者來了;斯泰頓夫婦在本地的幹兒女們來了,她新年休假的上司和同事來了;瓊恩的親人、72歲的胞兄朗諾開車一天,下午三點時也趕過來了。朗諾先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在悲傷之餘,還安慰我們說:這或許是上帝的安排,他們一起牽手去了天國的極樂世界。

接近傍晚,我們在斯泰頓家中瞻仰了瓊恩安詳的儀容,最後目送她進入殯儀車。夫妻兩人之死相隔不到12小時,這正應: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化彩蝶雙飛,駕白鶴同去!灑大愛人間,化彩蝶天國。

王珞珞大概是來自中國有幸結識斯泰頓夫婦的第一人。那是1980年伊始,為支持昌明攻讀電機學位和補貼家用,珞珞在菝蒽薩一家中餐館打工。一天,珞珞正在當班,一位高高的美國白人走進來,戴著厚厚的大眼鏡,一副憨厚無比的學者相,操著一口不太熟練的中文說道:“我是勞倫,機器人工程師。”珞珞吃驚地看著他,心想這老外還會講中文?就和他談起來。以後他又帶太太來。酷愛中國菜點的斯泰頓夫婦,每周定時到這家餐館用餐。一回生,二回熟,王珞珞很快便和他們夫婦成了好友。

勞倫為提高王珞珞的英文和會話能力,一周幾次免費上門家教。王珞珞的英文會話能力因此有了迅速提高。在她攻讀電機學位期間,勞倫又幫助她通過了繁瑣的曆史、哲學和音樂等課程。珞珞一家能有今天,他們夫婦有著極大的功勞!

從1980年開始,中國留美熱潮一浪高過一浪。聖地亞哥加州大學和加州聖地亞哥大學分院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斯泰頓夫婦通過珞珞和兩校機構,熱心幫助一對又一對的年輕學子渡過難關,有求必應地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問題。斯泰頓夫婦的住宅成為初到美國的中國學人的臨時食宿之地,是許多中國大陸學生熟悉的“第二個家”,主人常在這裏開歡迎派對、共度佳節。

斯泰頓夫婦無親生兒女,總是津津樂道向朋友誇耀有多少幹兒女和孫兒女,那些幹兒女和孫兒女對他們也是畢恭畢敬。每年的感恩節和聖誕節,都團聚在他家,品嚐瓊恩烹調的美國菜品和中國菜肴,欣賞她設計的印有幹兒女和孫兒女畫像的日曆和親手編織的嬰兒花毯。

在數十對幹兒女中,有多位博士,如今他們工作在美國的各個城市,他們數十年間一直與幹父母保持著聯係。當王珞珞把這個噩耗告訴他們時,他們個個震驚萬分,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勞倫是一位充滿活力、勤學好問,對中國及中國文化抱有極大興趣的計算機機器人學者。他的家中圖書上萬冊,且很多是中文書籍。為了與中國學子有較好的溝通,他堅持不懈地學習中文,請家庭教師幫助練習中文,與我們進行中文對話。他曾到過中國講學,自排自演過孫悟空,他還寫得一手工整的漢字。多年的糖尿病蠶食著他高大的身體,但他樂觀無畏,以驚人的意誌平安地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瓊恩是一位優雅的拉丁語博士,是一位老青童少皆愛的女士。她總是滿麵春風,笑容可掬,輕言細語;敬夫愛幼,生活簡樸,工作投入。當年勞倫的媽媽生病期間,瓊恩白天上班,晚上睡沙發照顧婆婆,任勞任怨地照顧了婆婆整整一年。

近幾年,昌明有幸和瓊恩在一個大公司屬下的不同分公司工作,瓊恩是一位資深的高層經理,平均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回到家中,還用心照顧丈夫,數十年如一日。為了丈夫和家庭,70歲的她仍披星戴月地工作,一直工作到2008年12月31日逝世。這便是活到老,做到老,死而後已!